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探讨如何打造「学习型组织」的著作|林子超博客

 作者:Roger Wang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24235


导读:《第五项修炼》是一本探讨如何打造「学习型组织」的著作,它能帮助每一个「知识工作者」站在更宏观的层面,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组织内发生的决策、沟通、协同问题。 以下是我在阅读本书时做的摘录和思考(第1篇),对应原书的序言和第1-3章。

修订版序言

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激情、内在动力、自尊心、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

组织的基本学习单元是工作团队(为完成任务而互相需要的人群),有三项互为依赖的学习能力,缺一不可:

  1. 激发热望(aspiration):自我精进(personal mastery),共同愿景
  2. 理解复杂事物(complexity):系统思考
  3. 开展反思性对话(reflective conversation):心智模式,深度对话(dialogue)

流行但误人的管理体系——“职场的学校化”

  1. 老板与下属的关系,就像老师和学生一样。老师指定目标,学生朝目标行事。老师有答案,学生努力寻找答案。只有当老师告诉学生,学生才知道自己成功了
  2. 年仅10岁的学生就知道如何适应学校的规则,获得老师的赞赏,这门“课程”将贯穿他日后全部的职场生涯
  3. 它的问题在于使人平庸,它迫使员工以延长工作时间来弥补个人效能与集体智慧的缺失

这一体系的特征与表现

  1. 依赖测量与考评的管理体系(management by measurement):关注短期KPI,抵触无形指标(真正重要的东西你只能测量出3%——W.E.戴明)
  2. 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compliance-based cultures):靠取悦老板来出人头地,靠制造恐惧来实施管理
  3. 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managing outcomes):管理层制定目标,员工默认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不去考虑在现有体系内是否可行、是否合意
  4. 固执于正确答案(“right answers” vs. “wrong answers”):重视解决技术问题,轻视发散性问题(而系统性问题通常是发散的)
  5. 同质化(uniformity):把多样性当成需要解决的麻烦,用肤浅的协议来抑制冲突(?)
  6. 追求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predictability & controllability):把管理等同于计划、组织与控制
  7. 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excessive competitiveness & distrust):竞争成了实现业绩的必要条件,脱离竞争就无法实现创新
  8. 整体意识的缺失(loss of the whole):个人智商高于组织智商,局部的创新无法得到广泛传播

【第1章: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的五项修炼】

我们接受的教育方式是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让复杂的任务变得容易。而当问题和情境要求我们“考虑大局”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将分拆的部件重新拼装起来,以拼装的方式理解整体——但这会不会像是把破碎的镜子重新拼成一块来观察现实?

为什么需要学习型组织(而不是学习型个人)?

  1. 商业竞争维度与广度的增加:在过去,组织里只需要一个福特、斯隆、沃森或盖茨就够了,上面把问题弄明白,下面听指挥办事,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现在不行
  2. 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工作态度的转变:大多数人每天工作两三天,就能挣到父辈每周六天才能挣到的钱。谋生不足以成为激发员工长久工作的动力,需要一种更神圣的使命感和价值感

学习型组织是一项工程而非概念:

  1. 当一个想法在实验室中被验证为可行时,工程师们会说,一个新概念被发明了,但概念发明后,还要在有实用价值的成本范围内,以一定的规模进行可靠的扶植,才能成为一项创新
  2. 例如:1903年莱特兄弟验证了动力飞行的可行性,但直到1935年McDonnell-Douglas公司推出DC-3型飞机,才标志着商业航空时代的开端。DC-3型飞机第一次把五项关键技术整合在一起(包括可变螺距螺旋桨,可伸缩起落架,轻型铸造机身,星型气冷发动机,机翼襟翼),这五项缺一不可。
  3. 学习型组织从“概念”落实到“创新”,也需要五项关键修炼(disciplines):
  • 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观察活动、事件、模式之间隐蔽的关联性
  • 自我精进(personal mastery):始终如一地为实现内心深处最关心的成果而努力(近义词:匠人精神,精益求精)。“刚进公司的时候人人都聪明伶俐,充满干劲,渴望做出成绩;但到30岁时,只有少数人进入了职场的快车道,其他就在周末‘花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没了当初的使命感和激情”。精进的前提是发现哪些事物对于实现理想是最重要的东西。
  •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世界观和行为习惯背后,根深蒂固的假设、联想、感觉、归纳方式。心智模式的修炼分为两方面:
  • 审视自我:学会把我们内心的、有关世界的图像展现出来,让它们接受审察
  • 交流沟通:把探寻他人(inquiry)和表达自我(advocacy)结合起来,不只是宣扬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思想接受他人的影响
  • 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领导力的表征之一,就是有能力不断分享我们追求的未来图景。IBM的愿景是“服务”,宝丽来是“即时照相”,福特汽车是“公共大众交通工具”,苹果是“为(主流以外)其他人设计的电脑”。愿景的类别和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有效的愿景总能把一群人以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凝聚在一起。需要加以区分的地方是,公司的愿景可能仅仅是围绕某个领导的个人魅力,或者使大家兴奋一时的某个危机,这两类愿景通常不长久
  • 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让集体智商高于个人智商。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对话”(dialogue)开始,其含义是团队成员暂时忘掉假设和成见,进入真正的“共同思考”的过程(希腊文dia-logos是指思想在一群人中自由流动)。深度对话需要成员有意克制自我防卫的本能(don’t be defensive)

4. 实践一项修炼不是简单效仿一个样板,找best practice去对标的价值在于打开眼界,看到什么是可能做到的。但不能只是做局部的模仿和攀比,而要看到所有的局部整合在一起的运行方式。(案例:丰田公司一位经理在接待过一百个高管参观团后评论说:“他们总说,你们有看板管理系统,我们也有;你们有质量圈,我们也有;你们的员工填写标准工作说明表,我们也一样。”你无法仅凭模仿别人来成就一个伟大的组织)这五项修炼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去开发,而系统思考,正是一种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

  1. 从把自己看成与世界分立,转变为与世界相互联系;从把问题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转变为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2. 真正的学习不是坐在课堂里接受信息,它触及人生意义这个核心问题:学习的目的是再造我们自身,扩展我们的能力

【第2章 你的组织有学习障碍吗?】

1970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有1/3在1983年销声匿迹了。大型工业企业的寿命小于40年——有没有可能,即使是最成功的公司也是很差的学习者?

7种学习障碍:

  1. “我就只是岗位上的一枚螺丝钉:潜台词是,我只为我职责范围内的事负责。(案例:日本车在发动机缸体上有三处使用同一标准的螺栓,而美国车用的是不同的螺栓,这意味着不同的扳手和不同的存货,整体组装效率变低——原因:每一位工程师只为自己的组件负责)
  2. 对手在外部:如果你看不到岗位之间的关联性,你就容易在出问题时抱怨——“一定是别人把事情搞砸了”。市场部门抱怨产品没有竞争力,产品部门抱怨研发部门能力低,研发部门抱怨市场部门追求短期利益。
  3. 在应对外部敌人时过分积极(proactive):积极是对的,但在没有搞清楚问题症结时盲目积极就是一种莽撞,很可能是对你自己无计可施的一种掩饰
  4. 执着于短期事件:分散了对于事件背后长期规律的注意力,更难有长期的创造性行为
  5. 温水煮青蛙:对缓慢积累的威胁缺少应对措施;训练方式:培养对细微变化的注意力,比如潮水的涨落
  6. 过度依赖试错法:做出行动并观察结果,这种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我们行动的结果不可观察呢?如果结果要在很久之后或者在很远的地方才能显现呢?这时就无法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了(由此引出组织学习最核心的悖论:对个人而言,试错法是极其有效的学习方法,但组织的重要决策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个人无法直接体验的。组织的重大决定,往往要在很久之后才能产生影响)
  7. 管理层无法像团队一样合作:大企业的管理层容易陷入势力范围的争夺,为了维护表面的和平,他们避免公开表达分歧;集体决策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更严重的问题,是公司奖励善于推销自己观点的人,忽视那些抛出复杂矛盾(但自己未必有解决方案)的人。

【第3章 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

啤酒游戏的启示

  1. 零售商在面临消费者偶发的需求增加后,会向上游分销商预订更多货物来弥补库存,分销商将需求传到啤酒厂,但啤酒厂无法立刻提升销量来满足需求,因此会出现短暂缺货,但这种缺货的恐慌会慢慢积聚,促使零售商下更大的单子以保证自己获得更多供给,分销商将恐慌进一步放大,但当啤酒厂真的生产出这么多啤酒后,会发现下游的需求又回落到正常水平了。
  2. 这种看似非理性的行为,不是个体的原因,而是整个供应链结构的问题——导致订单和存货摇摆不定的结构,是多环节的供应链+库存延迟+每个环节信息的有限性+参与者的情绪。结构影响行为。


系统思考原则:结构影响行为模式

  1.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中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当置身于同一系统时,无论人与人之间有多大差别,都倾向于产生相似的行为结果
  2. 真正的洞察力,来自于观察系统如何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如何构建这种能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