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星期四

小说《血色黄昏》|林子超博客

 作者:硅谷IT胖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34798/answer/2542146724

这几天恰好看了小说《血色黄昏》,老鬼写的,文笔在80年代小说中也算拙劣的,却很好看。与《血色浪漫》这种相对美化的小说相比,全书粗旷血腥,把人性中最恶的一面展露无遗。


更难得的是,作者是杨沫之子(红色经典《青春之歌》),在描写自己母亲时也毫不避讳,也真实地塑造了作者自己这个喜欢暴力、抗争、有自负自傲也有人性弱点的复杂型主角。即使身挨铁拳,作者也毫不避讳和羞耻地讲自己的爱国之心。


全书读下来的感觉就是真实:整个书中几乎没有一个好人,蒙古牧民麻木,主角暴虐,主角的密友出卖主角,知青们自私自保落井下石,凶残自私爱小偷国家东西的退伍兵,指导员更是在大火中牺牲知青的人命换取自己往上爬的资本,主任用入党等机会换取女知青的肉体,那些会偷懒有点小权利的人过得最舒服最滋润。甚至,主人公自己的作家母亲都威胁要断绝关系。在这书里你看不到善恶有报,只能看到人性、恐惧、践踏和挣扎。


里面的工作也很无趣和重复:赶大车、烧牛粪、砸石头、砍树。明明已经1970年了,机械化在很多国家都普及了,这些人却像远古时代一样拼力气劳作,后人看起来真感悲哀。


往小了说,知青只是混乱和受罪的一小部分人群,但他们文化程度较高,所以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记录、文学、小说等,让人们如身临其境一般,所以影响力才大。


往大了说,那个时代其他人群也都是悲剧,包括被批斗、没钱看病病死的蒙古牧民,也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阶层,只不过相对地、留下的文字记录较少罢了。


很残酷地,每个社会都有三六九等。知青,尤其是北京知青,在当时、放今天都是上等人。很多时候某些人有一种阴暗想法,觉得上等人被发配到乡村去一起生活、遭罪,是一种“平等”;殊不知,当上等人都朝不保夕的时候,同时代的普通人只有更惨。


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感觉到,其实中国的事情也没那么复杂,抛开了外衣后。从1905年到今天,无非是“西化-反西化”两个极端来回蹦跳。西化不见得是对的或是适合的(毕竟这么大的一个帝国),但一旦反西化,无法支撑现代生活的传统就会站出来,又导致了混乱和胡折腾。


我年少的时候在中国生活、读大学,也能感觉出自己的那种纠结:一方面向往西化的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又对传统也有很多纠结。所以出了国反而感觉一种轻松:什么西化、传统,不需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