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听人劝和决绝的执行力|林子超博客

 作者:空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14936/answer/27177058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听人劝和决绝的执行力,这两点就足以秒杀常人,这两点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重要,却也最容易忽视。高人指点是人生起飞的关键一步,指点又不听,听了又不懂,懂了也不照做,这是一个人很容易犯的毛病,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容易犯的毛病。一个领导,听人劝,俗称善于纳谏,是必备素质。

听人劝这一点,普通人很难做到,看起来简单,能广泛听取意见可以淘汰一部分人,能领悟意见又淘汰部分人,听完劝立马执行这点又淘汰一部分人,执行起来不拖泥带水甚至有股子狠劲,这又淘汰一部分人,真正能当刘邦对手的没几个人。所以鸿门宴上,项羽本来听从范增的意见准备灭了刘邦,项羽刚开始听了,但项伯建议后又变卦;范增提议鸿门宴杀刘邦,项羽答应了,结果宴会上犹豫不决,最终放走了刘邦。听劝,不知道听谁的,等于没听;听了劝,没做,等于没听;听了没听懂,也等于没听。听了,也执行了,执行不到位,也等于没听。这就是当时刘邦出身卑微却能在大争之世立足的根本。一个领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听人劝,而且刘邦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从众多意见择出最正确的确实需要大的担当和果决。

当然刘邦也不是谁劝都有用,你得先让他觉得你有本事,或者说到他心坎上,他才会听,樊哙劝他和张良劝,他会优先听张良的,他对张良的建议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他觉得张良有本事,出身高贵,有学问,说话有水平,能和自己聊得来,另外人家胆子大,刺杀过嬴政,就这一点够人吹一辈子了。

因为受到文化程度限制,战略方针大都是张良谋划的,如果他听不听张良的,鸿门宴那一关就过不了。下邑画策,刘邦愿意拿出一半的土地去换去胜利,还得是刘老板,为了能办事,舍得下血本。看老板决心如此之大,张良立刻献上计策,联络九江英布、彭越和韩信,反项联盟正式成立,这个决策让项羽陷入孤立被动局面。

萧何举荐韩信,刘邦任用,就是放到现代,这样的气魄也罕见,把无名小卒提拔成大将军,需要力排众议,担当风险。当然萧何的担保至关重要,同样说明刘邦听人劝,觉得对就听你的,即便多少有点不乐意,还是毅然决然的给了个大将军,这也反映出他决绝的执行力。邦哥给下属从来都是真金白银,要官给官,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不画大饼。陈平说能离间项羽团队,要钱,邦哥一听计划可行,金库打开要多少给多少,陈平作风有问题别人找他反映,他提也不提,我用了这个人,就要贯彻落实到底,这就是执行!鸿门宴上知道被曹无伤背叛,回营立诛,要不是当时在项羽帐中,都恨不得立刻宰了他,骑马回营的路上不知道邦哥心里边骂了多少次娘,曹无伤我…你…。

对待一生之敌项羽,在垓下之战项羽落败逃跑,刘邦的军令是要项羽人头。也不活捉什么的,就是要死的。邦哥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的人,重结果,执行力那是没话说,两个字:到位!

刘邦白登之围解除后,回去立马把当初劝他匈奴可以进击的十几个人宰了,同时把当时劝谏自己不能打的娄敬大大封赏。知错就改的领导,现实中你见过几个?邦哥是真听劝,而且是真心实意的。刘邦虽说从谏如流,即便如此,也有失误的时候,被匈奴人击败这一仗,自己无力回天,只能交给子孙后代去报仇了。所以,一个人要自信,都有犯错的时候,大人物犯起错来,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听人劝,知错就改更应该普通人去学习,把反思自己当成一个生活习惯,不用每日三省吾身,抽空彻底反思一次,就比他人多了一项技能。

刘邦的厉害之处不止这两点,他吹牛皮的功夫也有一套,但这两点是他领导才能的核心体现,且胜于常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