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科技发源于深圳华强北,创始人是来自福建莆田的80 后张清森。
2007 年,从福建一所民办高校仰恩大学毕业的张清森,只身前往深证闯荡,进入当地一家港资企业做起了外贸业务员。
当时, 电子外贸浪潮席卷深圳,身处外贸行业的张清森从中嗅到商机。于是,张清森拿出积蓄,叫上同在外贸行业的陈俊灵和几个好友,在深圳华强北开启了创业征程。
深圳华强北曾与北京中关村齐名,是著名的电子数码产品交易中心,也是业内公认的“电子第一街”。同时,深圳华强北也是无数热血青年梦想开始的地方,张清森就是追梦大军中的一员。
创业初期,绿联科技瞄准的并不是3C 消费电子产品,而是电视高清数据线。彼时,恰逢国内高清电视崛起,高清电视的普及和数字电视的兴起,让电视数据线成了炙手可热的配件。
而当时市面上流行的电视数据线都是统一的1.8 米国外标准,绿联科技敏锐地抓住了用户痛点,推出不同尺寸的高清数据线,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也顺利赚到了“第一桶金”。
值得注意的是,绿联科技最初做的是代工贴牌生意,张清森团队凭借在外贸行业积累的经验,承接国外客户代工生产的单子,这也是华强北当时最主流的商业模式。
因为门槛较低,代工厂开遍了深圳华强北的每个角落,随着“山寨”电子产品铺天盖地而来,消费电子代工市场很快成为一片红海,缺乏自主品牌支持的代工厂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
一次被迫降价的经历,让张清森深刻意识到,不断压缩产品的利润空间并非长久之计,做自主品牌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痛定思痛,张清森毅然转身,他带领绿联科技跳出无休止的价格战,从代工厂转型为品牌商,“UGREEN 绿联”品牌应运而生,并且非常注重线上营销渠道的搭建。
2012 年,被称为中国智能手机元年,手机周边产品如火如荼,绿联科技乘风而上,开发了自己的模具,开始做手机周边硬件产品的自主研发与销售。
擅长捕捉用户心理的绿联科技,总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推出好用的新产品。仅用一年时间,绿联科技的年营业额就超过6000万元,一跃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Top 级品牌。
2014 年,深圳成为全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张清森又一次抓住了市场红利。这一年,绿联科技通过了苹果严苛的MFi 认证,展开全球化布局,入驻到亚马逊多国站、阿里速卖通、ebay 等多个跨境平台。
2018 年,绿联科技成为华为首批DFH 计划合作伙伴。相继斩获苹果和华为的两项强力认证,让绿联科技的市场知名度节节攀升。2020年,各大手机厂商以环保名义不再赠送充电器,反而给了绿联科技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期间,绿联科技的业务布局不断外延,从一根数据线延伸至手机、电脑周边,之后又接连推出智能硬件、穿戴产品、Type C 系列等各类新产品。
不得不说,张清森的确眼光独到,几乎踩准了3C 消费电子产品的所有风口,推动绿联科技一直走到行业前沿,如今又将绿联科技送到了IPO 大门前。
三
近年来,随着手机用途的多样性以及笔记本轻薄化的趋势下,数据线周边产品需求激增,吸引众多新老玩家纷纷下场竞技,企图分一杯羹。
这导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绿联科技不仅要面对联想、Acer等老牌PC 巨头的打压,同时还要与品胜、安克创新、倍思等同行企业抢食蛋糕。
在赛道日益拥堵的背景下,绿联科技曾经引以为傲的抢抓产品空白策略,已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随着产品同质化加剧,消费者选择增多,绿联科技需要把更多心思用在产品创新上。
而这似乎并不是绿联科技的强项,虽然头顶“科技”光环,但绿联科技真实的“科技属性”有待推敲。
企业的科技属性通常与研发投入挂钩,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488.53 万元、9512.7 万元、1.57 亿元、8322.43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 、3.47% 、4.54% 、4.64% 。
仅从绿联科技的角度出发,过去三年半,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然而,与行业上市公司相比,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仍低于行业平均值。
除研发投入外,发明专利也成为衡量企业科技属性的参考指标。目前,绿联科技拥有774 项境内专利,561 项境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 项,占比仅为0.90% 。此外,在12 项发明专利中,6 项为“原始获得”,6 项为“继受取得”。
对此,绿联科技表示,“不同企业之间营收规模、主营产品范围、专利申请策略等方面均有差异,因而专利申请数量会存在不同。公司发明专利情况符合公司发展具体需求,目前公司具有核心技术并形成了相关成果,具备科技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布局,绿联科技早已今非昔比,但骨子里的“外贸”基因似乎决定了其在生产方面的短板。绿联科技坦言,其主要采用的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
招股书显示,2019 至2021 年,绿联科技自有产量分别为1637.90 万件、1678.43 万件、2064.07 万件,占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4.22% 、21.08% 、21.72% 。
换句话说, 目前,在绿联科技的产品中,有近八成来自于外协“代工”,并且相关占比在报告期内仍在持续上升中。
其实,企业通过外协“代工”生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绿联科技的外协“代工”比例引发外界关注。此外,代工生产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绿联”出现超400 条结果,涉及货不对版、产品质量问题、物流信息中断、退费难等多个方面。
对此,绿联科技表示,“产品的品质及用户体验是公司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司建立了有效的外协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在外协产品交付过程中的异常可侦测、过程可监控、结果可追溯、问题可闭环,为消费者带来安全、可靠、品质优良的产品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或许意识到了自身在新品研发和质量管控方面的不足,本次IPO ,绿联科技计划募资15 亿元,其中,5.5 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 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 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以上不难看出, 绿联科技试图借助上市契机加大研发投入及品牌建设等,但在个性化和新消费趋势下,绿联科技能不能持续抓住消费者心理并精准出击?还需经过现实的考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