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甲鱼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选将、提升君主治理能力、训练军队、运用谋略、搞外交等等方式确立自己对敌人的绝对优势,这样就能以最小的成本迫使敌人屈服而赢得战争。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关于“如何建立对敌人的绝对优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另一种解释)。读懂了这一点最关键(个人观点)。
西方军事思想的那种一味打仗征服的思想是《孙子兵法》所不赞成的。
《孙子兵法》对战争的总原则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如果美国真懂《孙子兵法》就不会在阿富汗空耗20年花了2万亿美元然后灰溜溜逃跑,因为阿富汗这个地方还没到“不得已”的地步,阿富汗并没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得已”的威胁。美国深陷中东战争泥潭,给中国和俄罗斯以巨大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10年不受压制的情况下迅猛崛起,俄罗斯摆脱车臣穆斯林独立危机并削平国内的寡头,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已经晚了。
“伐谋”就是运用谋略使得敌人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处于不利的状态。比如隋文帝灭南陈就运用了“伐谋”,经常在南陈收割粮食的时候做出要大规模入侵的声势,然后南陈紧急动员耽误了粮食生产,重复几次以后南陈实力就会大幅度削弱,南陈人民连粮食保障都有问题,自然就会处于绝对劣势。“伐谋”是成本最低的战争方式。
“伐交”就是看谁拉拢的盟友多,形成“以多对少”的战略态势。但是拉拢盟友也是要花钱的,但是花的钱远比战争花的钱少,因此“伐兵”是仅次于“伐谋”的次优选择。中国现在拉拢盟友就是“撒钱”,懂的都懂。反倒是美国,撒不起钱了,妄图依靠“价值观”和污名化敌人来团结盟友,只有傻子才上套。
菲律宾不是紧靠美国吗?美国许诺把中国南海领土给菲律宾一部分,还搞了个“南海仲裁案”花了3000万美金,结果不好使,菲律宾不仅啥也没捞到反而连打渔都不让去了还有中国施加的各种经济制裁,菲律宾亏大了,菲律宾向美国要了自己白花的3000万美元。后来中国去菲律宾撒钱,菲律宾又倒向中国。只要让菲律宾这种国家明白“和中国对抗要付出沉重代价,和中国友好能得到点好处”那“伐交”就算成功。“伐交”要花钱,但相比战争,那点钱不算啥。
“伐兵”是再次一级的选择。如果伐谋、伐交都不成功,而不得不伐兵发动战争去打败敌人那就要准备好伐兵了。《孙子兵法》的主要篇幅就是讲如何“伐兵”的。再次强调:“伐兵”必须是“伐谋”和“伐交”都不能削弱敌人的情况下才可以选择的。该如何打仗,《孙子兵法》有详细论述,篇幅太大,感兴趣的自己看看。
“攻城”是《孙子兵法》最抵制的选择,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前苏联和美国深陷阿富汗泥潭就是一种“攻城”状态。大家可以想想:阿富汗这个地方打不打会不会威胁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生死存亡?明显不威胁啊,但是美苏就愣是去打阿富汗,还深陷其中不出来。
《孙子兵法》尤其强调战争不可以久拖不决!战争长期化会对国家造成毁灭性打击。可以说“伐兵”是打击没穿护甲的敌人,“攻城”就是打击穿上坚实盔甲的敌人。“攻城”是最坑人的,《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十倍力量于敌人才可以围城攻打”,围城攻打还需要做一大堆准备:土山、箭塔、云梯……(详细的自己去看太多了不赘述了),孙子最忌讳做不好攻城准备而攻城,那样会形成“蚁聚攻城”的状态而损失巨大。孙子描述的非常形象,攻城军队没做好攻克堡垒的准备而像蚂蚁一样聚集在堡垒的城墙之下而被躲在坚实城墙上的敌军慢慢打击进而损失惨重。
美苏陷入阿富汗泥潭就是“蚁聚攻城”状态,那么多人聚集在阿富汗,想打击“塔利班”而“塔利班”都躲在山里美苏军队都够不着,只能像蚂蚁一样聚集在阿富汗被“塔利班”慢慢偷袭打击消耗,这是一种完美的“蚁聚攻城”状态。不论好莱坞把美国军人吹捧的多么威武强大都改变不了美军是坚实城墙下弱小蚂蚁的事实。
阿富汗这个堡垒不是不能攻克,你得先做好攻城准备,战争不是儿戏,美国和苏联完全没做好“攻克阿富汗这个堡垒”的前期准备,美苏都是因为突发事件而突然决定去阿富汗打一仗,后来发现自己处于“蚁聚攻城”状态又死要面子不撤军,最终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具体的大家看看《孙子兵法》自己领悟吧。《孙子兵法》是一部有着极高智慧的书,看其他书一万本也不如读《孙子兵法》一万次!
至于领悟《孙子兵法》到什么地步,纯粹看个人。我尤其推荐中国女人看看《孙子兵法》,如果中国女人都必须学习《孙子兵法》就不会那么天真幼稚了,就不会连外国男人甚至黑人都能倒贴了。话糙理不糙,见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