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

奕东电子(301123)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

 奕东电子301123)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经营情况概述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面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国内外疫情反复多变,消费景气度低迷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上下一心,排除万难,外拓业务,内强管理,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结构。一方面我们围绕成长性的大客户挖掘多样产品需求做增量,另一方面持续开拓新的客户以及高增长行业的品类。凭借敏锐的市场布局以及高效的执行力,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8,919.94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5.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38.2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8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696.05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92.31%;资产总额为353,193.20万元,比期初上升115.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01,608.45万元,比期初上升191.44%。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1、三大业务稳定均衡发展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公司继续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保障员工安全及健康的前提下,通过有序协调生产计划,力保生产经营稳定,实现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一方面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沟通,全面保障供应链的安全,以及物流的畅通。另一方面保订单,稳生产,保交期。在面对安卓手机消费疲软,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公司销售人员持续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新项目,并加大研发力度快速开发新产品和新项目,发挥自身的优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持续保持均衡发展,维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并充分发挥出了协同性及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FPC领域,公司抓住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管理系统FPC。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了较大规模的产线扩充,包括CCS,准备足够的产能满足现阶段行业头部客户的需求。在有充分的产能准备的情况下,公司也加快新项目的开发以及新客户的导入工作。除了在动力电池应用上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管理系统FPC在储能领域也快速渗透,发展迅猛,客户群也进一步扩大。整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FPC同比增速达100%以上。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大力开拓FPC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应用,并配合手机终端拓展在ODM厂商、自研项目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需求。另外FPC在雨刮与灯光控制器等车载FPC的应用也在起量,在智能医疗健康领域上的应用保持较好的势头。

  在连接器零组件领域,公司继续强化大客户战略,围绕大型客户多类型产品的需求,充分挖掘客户价值,连接器零组件产品在新能源行业客户的应用渗透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精密结构件产品从欣旺达300207)拓展到海辰新能源、赣锋锂电等客户,增长势头可人。

  通讯类产品发展较为稳定,公司围绕大客户的需求持续导入新项目做增量。在连接器成品方面,汽车连接器配合知名的连接器厂商已小批量的交货;TYPE-C连接器方面,公司围绕安卓系终端品牌的需求,研发新的生产工艺,投入新的生产线,未来预期向好。

  在LED背光模组领域,得益于智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载LED背光模组产品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接近70%,占LED背光模产品的收入已经超过40%。同时,公司也成功导入车载背光新的客户和新的项目,在终端车厂形成了新项目的定点。其次,传统的工控背光的客户也在逐步进入车载背光领域,车载项目会逐步释放。

  2、布局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推行大行业、大客户战略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储能行业的发展状况,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进行产品布局,推行大行业、大客户战略。围绕下游动力电池、储能厂商或终端车厂,组成由销售、研发、工艺、客户服务、品质管理等功能构成的项目团队,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多类产品的综合一体化服务,提供动力电池管理系统FPC(CCS)、新能源精密结构件、车载背光模组、连接器等产品,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充分发挥三大业务板块的协调性,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高附加价值服务,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贡献新的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品类增长明显,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FPC(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车载背光模组、新能源电池(含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负极连接片和保护片等精密结构件类产品;电池盖板(精密结构件类产品)业务发展顺利,以上产品最终都应用于汽车或(和)储能领域,在电池PACK厂以及主机厂客户上的导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公司与汽车、新能源相关产品整体比重持续增长。

  3、研发创新方面

  公司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充分发挥统一研发平台作用。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5,823.81万元,同比增长39.05%,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团队配合客户在其新产品研发初期阶段切入,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导向,公司产品研发、专利申请等工作稳步推进;在新工艺新制程上充分创新,投入自动化设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并将项目开发与产品的盈利相结合,激发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动能;理论学习上,公司定期选送优秀技术人才,委托专业机构培训赋能,加速提升公司研发成果的市场化转化进程。

  4、人才培养,激活组织,增强组织能力

  公司持续创新管理机制,以战略为导向,大力打造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柔性组织以及项目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生产、销售等一体化的协同。在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公司加强对基层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培养,选送优秀的管理干部外出培训,引进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内训,同时配合人才自学和提升激励制度,强力打造和提升公司整体的组织能力,组织建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取得较好的效果,增强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5、募投项目建设

  为加速产业发展,解决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公司全方位推动募投项目的建设速度。目前,江西萍乡印制线路板生产线建设项目、东莞先进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均已顺利封顶,现已进入装修阶段。配合项目建设进程,募投项目设备采购等工作均在同步提前进行,全力推进项目提前投产。募投项目建成后将较大的增加公司的产能,助推公司快速长远发展。

  6、实施股权激励

  为持续推进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覆盖253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本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894.75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83%。其中,首次授予715.8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06%,占拟授予权益总额的80.00%;预留授予178.95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77%,占拟授予权益总额的20.00%。并设定了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归属对应的公司2022-2024年三年的考核目标,以及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2022年5月11日,公司首次向符合授予条件的253名激励对象共计授予715.8万股限制性股票。通过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FPC、连接器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按照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来看,公司所属细分行业为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范畴。

  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汽车、手机、穿戴设备、医疗仪器、工控仪表、家电等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以智能手机、5G通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储能、医疗健康、元宇宙等为代表的市场热点产品发展迅速,下游应用领域的长速发展助推了行业的发展,给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会。

  (三)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情况

  1、FPC市场概况

  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FPC(CCS)需求快速提升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将达到20%,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提前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产量的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06.4GWh,同比增长176.4%。在发展初期阶段,动力电池以传统线束(由多条铜线和外部的包围塑料组成)为主,主要是因为FPC成本和可靠性方面没有完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FPC的成本降低和可靠性得到完善,替代传统线束的趋势愈发明显。目前宁德时代300750)和比亚迪002594)等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在pack环节大量应用FPC,未来有望有更多企业使用FPC。

  2)新型储能的快速增长带动FPC快速渗透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等国家级政策强调了新型储能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新型储能产业各阶段发展目标,指出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对于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根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对应复合增长率达到72.8%。此外,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年国内储能市场出货量29GWh。

  根据GGII半年度调研,2022年H1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44.5GWh,整体规模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其中电力储能占比超60%,户用家储和便携式储能表现超乎预期,通信储能出货节奏相对平缓。全年看,GGII预计便携式、户用家储和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规模均有望实现1~3倍增长。

  3)消费电子、元宇宙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助推FPC需求的增长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VR/AR以及可穿戴设备等频频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热点,为消费电子FPC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消费电子产品向轻薄化、小型化发展也对FPC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全球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消费电子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Prismark统计,2021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值为3,650亿美元,预计2026年消费电子产值将达到4,230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99%。

  智能手机上几乎所有的部件都需要FPC将其与主板相连。智能手机之中由于内部空间的需求,FPC的用量一直在逐步提高。通过苹果手机及安卓手机(华为)的内部FPC用量可以看到FPC用量增加的趋势。此外预计下一代iPhone14高价值量FPC天线(MPI、LCP)的使用也在增加,进而带动FPC价值量的同步提高。随着多个知名品牌计划推出重磅VR新品,2023有望成为VR大年,FPC用量进一步增加。

  2、连接器零组件市场概况

  1)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在5G网络逐步兴起的背景下,通信网络产品、智能汽车、电脑及周边、消费类电子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的推进,其中作为汽车配件之一的连接器焕发新生活力,带动连接器未来市场规模预期的提升。连接器作为基础元件,全球市场达千亿级别,且仍保持增长态势。据Bishop&associates数据,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已从2011年的48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627亿美元,预计在Type-C接口带动下到2021年全球消费电子连接器市场将超过150亿美元。国内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67.7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90.8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预计2023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将会超过900亿美元。

  2)5G与数据中心建设推动通信连接器需求

  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通信领域连接器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全球方面,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在可预见的未来,通信领域连接器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国家发展规划和各类行动计划将保证5G发展,5G基站建设持续推进,但整体节奏不会快速提升,将以“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培养5G应用生态和促进5G使用需求。

  数据中心需求稳步提升带动相关连接器需求增长。5G、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的存储、传输及交互需求,是未来IDC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随着IDC需求的持续增长,相关连接器市场需求也将迎黄金发展期。根据Bishop&associates的预测数据,2019年全球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142.69亿美元,至2025年全球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15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速达到7.07%。国内方面,随着我国5G建设有序推进,通信连接器作为通信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为62.67亿美元,到2025年我国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亦将达到95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速达到7.18%。

  3)中国光模块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光模块是构建我国现代高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设备,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这也使得中国光模块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规模从2015年的1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0亿美元。

  受益于应用场景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光模块行业整体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88亿美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1.42%,增长势头强劲。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扩大,未来行业市场规模仍将长期保持增长势头。

  4)新能源精密结构件市场迎来高速发展

  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精密结构件等组成,其中精密结构件主要为铝壳、盖板、连接片等,是锂电池及锂电池组的主要构成材料之一。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也将迎来高速的发展,对行业相关的精密结构件生产厂商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3、LED背光模组市场概况

  1)车载显示领域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人车交互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车载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汽车的仪表板和中控台,车载中控、仪表盘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抬头显示、后排影音娱乐等车内配置渗透率远远不足,车载显示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Omdia数据,2020年车载显示屏出货量达1.27亿片,其中中控显示屏出货量为7,380万片,约占车载显示屏出货量的58%,是车载显示面板最大的应用市场;电子仪表盘出货量4680万片,占比36.9%。预计到2030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将达到2.38亿片。车载显示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器件,有较强的定制化特点,相较于普通液晶显示产品,其利润率弹性更高。随着液晶显示行业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产品整体成本的下降,中尺寸产能逐步由手机市场向IT及车载显示市场的转移,以及Mini-LED等新技术的引入,未来车载显示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

  2)医疗、智能家居等工控显示领域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935亿美元,同比增长8.96%,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BharatBookBureau预测,全球医用显示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18年的18.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3.3亿美元。随着液晶显示器在医用显示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显示将逐步成为专业显示行业的新兴需求增长点,带动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智能家居加强了人机交互的程度,对显示面板的需求增加。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790亿美元,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近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和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91亿美元和1,824亿美元。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居也将开始引进智能化系统和设备。智能家居交互平台是一个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平台,未来也将成为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发展的新机遇。

  3)VR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显示领域

  在VR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显示领域,如通过VR眼镜或VR头盔,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调动使用者各种感官进行人机交互,为用户提供视觉上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配套的显示器件越来越广泛使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发布的《虚拟(增强)现实白皮书(2020年)》,2020年全球VR整体市场规模约为620亿元。预计2020-2024五年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其中VR增速约为45%,AR增速约为66%,2024年两者份额均为2,400亿元。此外,据IDC预测,预计到2024年全球在VR/AR领域的支出增长至7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其中,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在VR/AR领域的支出规模达到264.8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36%。

  4)Mini-LED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受终端需求旺盛的驱动,Mini-LED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增长期。根据AstuteAnalytica预测,2027年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到93.4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速达78.3%。在技术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的双轮驱动下,Mini-LED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FPC、连接器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凭借在产品、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客户资源、业务多元化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从客户来看,在FPC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首航新能源、深澜动力、小米、新能德、欣旺达、龙旗电子、传音、比亚迪、歌尔股份002241)等行业知名企业,产品终端已应用于全球前五大手机终端品牌,以及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的供应链。在连接器零组件领域,全球前十五大连接器厂商中有五大连接器厂商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泰科、安费诺、莫仕、立讯精密002475)、申泰电子和中航光电002179)等。在LED背光模组领域,公司已成为深天马、亚世光电002952)、新辉开、超声电子000823)、康惠、精电等知名厂商的核心供应商,车载背光产品终端应用于小鹏、长城、广汽、日产等知名汽车品牌。

  (五)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FPC、连接器零组件、LED背光模组三大类,各类主要产品具体如下:

  1、FPC

  公司FPC产品主要分为消费类电子FPC、动力电池管理系统FPC两大类。产品介绍如下:

  2、连接器零组件

  公司连接器零组件产品主要分为光通讯组件、精密结构件及LCD接插件三大类。产品介绍如下:

  3、LED背光模组

  公司LED背光模组产品主要为中小尺寸LED专显背光模组,产品介绍如下:

  (六)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各个体系相互依托,构成了满足自身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的原辅材料主要采取“按订单采购”模式,设备采用“按需求采购”模式。采购部门主要职能包括制定采购流程和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评估和监察,具体涉及到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鉴管理、供应商优化、采购订单管理、采购结算等控制程序。此外,公司品质中心协助采购部门评价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批量供货的品质绩效,以及原辅材料、设备及治具的HSF符合性测量、确认和判定;公司工程技术部门协助采购部门评价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并负责新材料的评估和确认。

  2、研发模式

  公司在研发模式上是根据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制造可行性评估和风险分析来进行项目立项和设计开发策划系列工作。研发项目涉及客户对产品提出的个性化需求、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制造技术升级(如: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公司每年持续投入较高的研发费用用于技术研发,不断规范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作业流程,保证各环节协调、衔接,对设计和开发各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确保设计和开发结果最终满足顾客和市场需求。

  3、生产模式

  公司核心产品多为定制化、非标准性产品,因此,公司基本采用以销定产、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再通过小规模试产制作样品,待样品技术参数通过品质中心和客户检验后再进行批量生产的生产模式。公司设有生产计划部门,对生产时间规划、进度安排、物料管理等进行统筹管理,协调采购、生产、仓储、品控等相关部门,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的模式,通过市场推广、客户推荐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由营销中心对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对客户的技术咨询等情况进行快速响应,持续提升公司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现有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创新融合,具有行业内少有的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和管理能力,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竞争优势,极大的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规模化和一体化采购要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产品优势 1、精密模具设计制造优势 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作为生产精密电子零组件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优势的重要体现。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经验和大量的数据,形成了公司模具设计开发数据库,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模具设计和制造队伍。公司大型模具加工精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模具零件加工精度可达±0.002mm,关键位置加工精度可达±0.001mm,表面粗糙度达到Ra0.02。具备在保证模具精度的同时缩短开模周期的能力,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提供更优的产品设计方案,更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的工艺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 2、生产工艺优势 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工序较多。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能提供全流程生产制造的企业之一,其配套设施完善,生产工艺齐全,涵盖模具设计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表面处理、组装、测试和检验等多种工艺制程。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工艺体系,使得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难度。 3、品质控制优势 先进的工艺制程为公司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提供保障,在通过技术工艺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原材料采购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建立了全面的品质管理系统及全流程的品质管理程序文件,全方位为产品品质保驾护航。 (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从2006年开始就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产品研发创新和制造工艺创新并举的战略,将技术研发创新视为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充分掌握了精密模具设计开发、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自动化组装、检测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并已研究开发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些技术在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例如,在精密模具开发以及冲压技术方面,公司研发的“精密高速级进冲模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其在IT行业的应用”技术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三)规模优势 公司具有突出的规模化生产组织能力,在精密电子零组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目前,公司现有广东东莞、江苏常熟、湖北咸宁、四川遂宁、广东惠州及印度德里6个专业的生产制造及服务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并新建募投项目广东东莞“先进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江西萍乡“印制线路板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产能和扩大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公司拥有大量国内外先进的高端精密生产设备,凭借着大量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公司能够在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规模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规模优势显著。 (四)客户优势 公司深耕于精密电子零组件领域,经过多年质量优化及品牌积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并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公司产品聚焦于消费类电子、通讯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及医疗等多个行业。依托于高品质以及国际化的营销团队,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多服务于世界500强或行业内知名企业,覆盖亚洲、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公司的主要客户具有信誉好、规模大、实力强的特点,客户资源优质。 (五)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和管理优势 公司具备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综合模具设计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表面处理、配套组装、检验和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工艺流程,提供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及配套组装、检验和测试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综合配套服务。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公司三大业务的协同性,高效衔接各道生产工序,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产品整体的生产能力,提升了公司整体制造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的风险 目前FPC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比较充分,公司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连接器零组件领域,下游客户在甄选上游供应商时也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选择,国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持续加剧。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下游客户对背光模组的需求不断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行业的竞争趋势看,全球市场逐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未来,通信、汽车等下游应用领域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不能持续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和技术先进,紧跟下游市场的需求,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积极了解客户需求,跟踪行业竞争态势,把握行业风向,灵活调整市场竞争策略和经营发展方向。同时,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坚持自主研发,丰富产品类型和系列,加强通讯连接器和汽车连接器等产品市场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客户对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生产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生产工艺水平、产品品质及快速供货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电子产品技术不断更新,公司如存在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准确判断,对客户需求动态不能及时掌握,对技术路线和产品定位不能及时调整,或新技术、新产品不能得到客户认可等情况,公司将可能无法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将使公司面临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风险。 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对产品的新功能、新材料、新应用调研和分析,确保不断推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引入和培养技术研发人才,进一步强大研发队伍,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3、成本上升风险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五金材料、塑胶材料等,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随着产品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公司运营成本和费用不断增加。如果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上升而公司未能及时向下游转移相关成本,公司将面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将成本上涨部分向下游传导,同时,公司通过改良工艺、提升产品良率等措施,不断完善和细化成本控制体系、持续推进经营革新、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增强盈利能力,有效地控制公司的成本和费用。 4、环保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工艺中涉及金属表面处理及电镀加工环节,污染物排放管控较为严格。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升,公司持续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但仍存在因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受到处罚的风险。此外,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在增加,不排除环保部门进一步提高对相关企业的环保要求,使公司加大环保设施及运营投入,增加环保成本,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建立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和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规范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确保环境安全,降低环保风险。 5、新冠疫情及经济周期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反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将可能持续影响下游部分行业的市场需求,可能对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供应链等产生一定的风险。 公司将密切关注疫情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在认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势,大力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巩固和提升抗风险能力。内强管理,外拓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济发展周期性的不利影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