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

运营之光笔记|林子超博客

 作者:杨大凯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458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本产品运营的书,觉得有些收获。读书笔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仅供参考。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


运营,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和维护好关系,你可能会使用的一切相关手段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可以相对最大化。


产品和运营关系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消费用户价值获得收入。且,只有长期价值明确、稳定的时候,创造短期价值以及消费用户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有些产品的长期价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体验才能感知到,有些必须借由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反馈,经过长期优化迭代后才能成立。


一旦产品的长期价值已经明确,这时运营该做的,就是通过包装 策划 营销 等手段去面向用户把价值传递出去。


运营需要具备的能力可能包括:


对于各种常规运营手段的认知、熟悉、和运营(如文案 内容运营 创意策划 获得 渠道推广)


对于各种间接的非常规运营手段的认知、熟悉和运营(如传播 品宣 PR)


对于各种不同产品形态以及它们所对应更适合的运营侧重点要有所认知。


对于连接用户和产品这件事的整体节奏感的感觉和把握


构建生态的能力。


建立起运营方对于用户群体的相对影响力和控制力。


人件:管理者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


行业里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内部采用的是一种“产品驱动运营”式的组织架构,这跟公司基因和创始人北京也会有很大关系。


经典意义上的4大运营模块: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


其它运营岗位:新媒体运营,APP商店运营,SEO/SEM运营,广告投放/流量运营,淘宝店铺运营,编辑,QQ群/小组运营,刷榜刷量刷评论群发运营等


工具类产品


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是产品大于运营的。运营更重推广渠道铺设、营销事件策划等,基本以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


社区类产品


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需要运营和产品并重。运营更重用户的分级运营、相应规则、玩法的指定以及营销事件策划。


内容类产品


要能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易于消费。运营可能更重生态内容的构建、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持续对挖传播。


电商类产品


一是商品和品类运营;二是各种促销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三是推广和流量建设;四是一些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的东西;最后是一些基础的如水平包装文案优化客服等。运营更加注重流量建设、老用户维系、品牌建设和营销。


平台类产品


运营注重节奏,注重策略和用户维系。运营更关注重点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运营策略的不断调整与落实。平台类产品的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游戏类产品,推广和收入。


为什么出现运营?


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间的一个很大不同:除了设计驱动的产品功能和体验,用户参与也构成了互联网产品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运营,就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运营这个概念,应当是大于 营销 策划 文案 编辑 传播 用户管理 这些概念的加总的。


我们实际意义是的运营工作,应该更侧重于使用其中哪种运营手段,事实上是取决于你的业务类型,以及你的产品和用户间的关系类型的。


而运营的具体工作或运营手段划分,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是用户维系。


市场和运营,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内部,是不容易讲清楚和区分的。似乎市场做的事会比较务虚,比如传播 发布会 事件 活动等,但这些工作最后往往不会被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数据上。相对而言,运营在做的事情似乎更加务实一点,一定要落实到对应产品数据上,比如流量 注册用户量 用户留存率 活跃率等。


市场部定义:创造和管理消费者无形价值的部门


传统行业中,从产品到用户的过程,经历3个主要环节:用户认知 渠道流通 用户购买 。前两个环节,加上无形价值的建设和维护,就是市场部应该完成和关注的全部工作。


在圈里混久了,你会发现,好团队和烂团队的核心区别,在于好团队大家互相填坑,烂团队大家互坑。


一个人想做好运营,可能需要:


1)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如投入产出比意识、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回报后置意识、目标导向意识、效率意识等)。


2)至少一项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 内容包装 生产 活动策划 用户互动维系 数据分析 策略制定等 )


有些事创造用户价值,但不一定一眼看到回报;有些事消费用户价值,但很容易带来成交和转化。


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N多不确定因素时,往往存在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成为整件事情可以顺畅发生的核心前提。


在互联网世界中,这个最重要因素往往是“一个机遇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


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假设面前,运营要做的,是用最低成本去搭建一个真实用户场景,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要事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机器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了。


无论局大局小,组局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于你要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佘鑫一点点变为确立。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运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这个至关重要的破局点,并尽力使之成立。


一个产品,只有长期价值明确和稳定,才具备生命力。


一个优秀运营,应该是可以熟练掌握很多杠杆点,以便更好地给用户创造短期价值,借此撬动更多长期价值确立的。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但凡我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地方看到超过3个人都在提一个我此前没听过的概念,我就一定会专门抽出时间去把这个新东西弄明白。


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是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明明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们的洞察力,而这样 洞察力,会成为一个优秀运营的核心价值。


流程化思维:


一个优秀运营和普通人的核心差别,就是优秀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先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去流程中去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普通人则会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精细化思维:


你必须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能对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一个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时候,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低靠谱的运营则可能相反,把70%的事情付诸不确定。


只考虑单一结果导向的思维,很难做好运营,比如只看销售订单数只看拉到多少用户。这也前期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世界的鸿沟所在:传统行业讲简单粗暴,将成本收入比,他们更习惯的逻辑是:我在谁面前做了哪些事,他就会原因给我付钱。


传统产品销量固然是越多越好,但对一个互联网产品而言,用户数真的是应该矢志不渝地区追求的东西吗?


不是说用户增长不重要,而是一款产品,如果在它自身的核心用户价值还未明确,产品体验也还不够完善的时候,毛绒去追求大量的用户增长,这对产品往往是一剂毒药。


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着口碑来进行。


依据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或当期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小来判定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如何制定。


依据不同的产品形态和业务类型,来判定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如何制定。


探索期产品 快速增长期产品 成熟稳定期产品 衰退期产品


运营求职要避开哪些坑?


新人小白没人带,如果去了一个老板不懂也不重视运营、甚至没人带你的地方。


一味追求大公司光环而沦为一颗螺丝钉。


团队不靠谱,方向不确定总在变。


靠谱的运营无话语权,无法扮演重要角色。


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


是什么人带你,以及你是不是真心喜欢认可一件事,远比去大规模的公司重要。


大公司给你细致工作习惯,更加体系化的思考;创业团队给你一块开发的成长空间。


相对而言,有一技之长、自主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到创业公司成长会更快。


即便去了大公司,如果自己在一个岗位是待了2年还是没有大成长,就该反思了。


关于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有两条需要去提升的能力曲线。


第一条是行业技能曲线


提升路径无非是持续实践+总结+找人讨教。但,行业技能的提升是有上限的。


一个人,30岁以前往往跟其他人拼能力,30岁以后则更应该跟其他人拼思维。


假如你还处在第一条曲线提升阶段,最佳选择是两种:去一个体系流程都相对健全的大公司耐心接受打磨,或是在一个方向相对清晰的小公司找到一个靠谱且愿意带你的老板。


第二条曲线,是思维/认知模式曲线


你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从过往的具体职能中跳出来,试着结合整个业务流程来考虑问题,你需要提升的,是大局观


一个具备大局观的运营在考虑问题时,不只考虑运营指标如流量用户数,会充分考虑这个方案对于整体业务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第二条曲线提升的天花板是:对于商业和行业的理解。不能突破这一重认知障碍,你最多做到部门总监。


假如你已处于第一条曲线的尾端,还想继续进阶提升,则你一定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找到那种可以独立牵头去负责一个阢模块或一条产品线的机会,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小公司会获得更大的实战锻炼价值,大公司内部产品相对无压力,往往不会经历真正艰苦的从0到1。


运营的价值和作用,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权重会越来越大。因为过去10年大家都靠产品体验和技术获胜,所以运营在很多公司内部往往只需做到执行就好。而到了今天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体验和技术不再那么绝对重要,运营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未来10年的互联网,更需要“能够懂业务”、”有宏观视角”、“懂产品”“能够赢得C端用户法子内心喜爱”的运营。


从2010年至今,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自发的传播越来越替代了渠道的作用,成为了一款产品生命力的源泉。也因此,一个更有价值的运营,一定是更善于与用户互动、善于赢得用户认可的运营。


更多有关互联网产品经理/运营的知识和干货分享。欢迎来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