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星期一

广发多因子|林子超博客

 在2022新年到来之际,财富君收到了多位粉丝留言,除了有新年祝福,还有让财富君帮忙找基金的,给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有没有一只基金,一年回报1倍,两年回报2倍,三年回报3倍?

有没有一只基金,既能保持较高的收益,又能保持较低回撤?

有没有一只基金,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我直接抄作业就好了?

……

实不相瞒,财富君在听到这些要求时的第一反应是,要求这么多还这么高,咋不上天哩。但本着关爱粉丝,说话讲证据的精神,财富君认真地去基金市场上研究了一下。

虽然没有找到百分百匹配的,但发现了一只非常接近的,称得上是2021年的性价比之王了,咱们就来看一看。

(1)高性价比的牛基:收益超85%,回撤小于10%

因为小伙伴们提到的上述条件,所以财富君在找基金时默认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主动权益型基金中寻找。这个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吧,一年一倍的,两年两倍的,三年三倍的,还要高收益低回撤,主动的优势摆在那里,尤其是在震荡行情阶段。

在财富君看来,几个条件里最应该看的是收益性价比,因为如果回撤过大,投资者体验不好,即便基金能够实现上述收益,但是在剧烈的波动中,投资者可能也会因为波动而撤退。

纵观2021年排名前列的全市场基金,在收益率超70%的18只基金中,仅有3只产品将回撤控制在10%以内。他们分别是广发多因子(89.03%,-9.40%),交银趋势优选(81.45%,-8.8%),信达澳银周期动力(72.8%,-9.87%)。从年度回报和最大回撤的比值来看,广发多因子,我愿称之为2021年权益投资性价比之王。

观察过去三年,2021年回撤控制得比较好的3只基金中,历史业绩能做到两年2倍、三年3倍的仅广发多因子这一只。从中长期来看,在2017-2021的一轮牛熊周期里,广发多因子将回撤控制在25%以内,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超过32%的最大回撤。

(2)历史净值曲线平稳向上:季度胜率优秀,最大回撤小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觉得这只基金就是业绩相对好一点嘛,神奇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在财富君看来,业绩好只是衡量好基金的一个维度,有些基金看起来长期业绩很好,但中间的净值走势忽起忽落,投资者体验不太好。因此,财富君这两年推崇最多的是“画线基金”,广发多因子就是属于这类,财富君带你看一组数据。

广发多因子历史净值走势图

统计区间:20180625-20211231,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

资料显示,广发多因子(002943),成立于2016年12月30日,作为广发基金旗下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5%”,基金经理为唐晓斌、杨冬。

我们再来看看回撤:在2018年至2021年的一轮牛熊区间里,广发多因子单年份的最大回撤均小于沪深300。

根据海通证券(600837)的研究,2018年10月以来至2021年11月30日,广发多因子的月度超额收益胜率为82%,月平均超额收益为3.06%,收益稳定性高。从月度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来看,产品2021年的月度超额收益及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胜率提升至91%,月平均超额收益也增至5.52%。

怎么样?这样的画线高手,就问你服不服?

(3)机构新宠: 2021年三季度  FOF增持1.9亿份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还没有心动?那财富君要告诉你的是,机构投资者在去年三季度就发现了这只产品。根据2021年三季度FOF季报,广发多因子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

根据FOF基金2021年三季报的持仓数据,广发多因子是三季度FOF增持份额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共增持1.9亿份。该基金已被13只FOF集中持有,是FOF持仓市值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合计持仓6.9亿元。

FOF基金,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简称FOF),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作为FOF的管理人,那寻找和挖掘基金的眼光肯定更加专业和独到,这里也就不再展开。

换句话说,能够被这些机构投资者认可并持有的基金产品,你觉得这样的产品如何?作为备受机构欢迎的品种,这13只FOF的增持,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2022年开年之际,如果认可唐晓斌和杨冬的管理思路,还可以关注他们的新基金——广发瑞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A类014591,C类014592),1月4日至1月17日期间在工商银行(601398)、广发基金直销等渠道发售。这个产品是混合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人民币计价的恒生指数收益率×25%+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15%。

和广发多因子相比,这只新产品有两点不一样:

一是新基金的投资范围是A股和港股,拓宽了投资范围,基金经理可以在更多的鱼塘钓鱼;

二是产品基金设定了一年持有期,每笔买入锁定一年,期满后可以随时赎回。也就是说,通过硬性的约束手段,让基民少折腾,希望在长期持有中获得还不错的回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锐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