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星期日

内需还是不振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471609/answer/21918125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8.1%。全球供应链的身份,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单月表现比去年同期爆种了近三成。这就显得内需比较拉。


但内需还是不振。

这个“不振”的概念,有两大现实:

一,还是穷。

今年前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265元,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4917元(9个月加一起)。

腚眼也看得出来,月入3000元及以下的,起码起码占六成,起码。

多数人还是穷,穷就是内需不振。


二,各式各样的不平衡。

最经典的,买房掏空六个口袋(商品房不计入社会消费品)。

例如经济相当不错且平衡的浙江,去年社会消费品总额是2.66万亿,商品房销售总额是1.77万亿。

1.77÷(2.66+1.77)=39.9%。虽然算法比较粗暴,但国发研中心就拿这个数字说明过购房开支对消费的挤压。

“谁说中国人不消费,不都拿去买房了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类似的还有其他“刚需”。

央视财经去年发过一份《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报告,13万份的问卷调查,还是很能反映现实的。

其中关于“家庭最大开支”的问题,认为是住房开支(租房买房还贷)最大的只占31.53%,最多人认为是教育培训开支,占32.44%。

关于“努力工作为了什么”的问题,第一回答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占60%,第二回答就是“养儿育女”,也几乎60%。


这些都是消费结构上的不平衡。

央行今年9月份发《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找了14万份受访者数据。

发现56%的受访者基本无储蓄,40%的受访者自认负债过重。

各种“刚需”挤压消费,债务经济已经快成一种主流了。


另一种不平衡,就是众所周知的资产分布不平衡。

这个看招行今年发的2020年报就行:

1.58亿零售客户(你就理解成普通存钱的),金葵花及以上(月日均资产50万及以上)的,310万户;

这310万户的总资产余额7.34万亿,占全部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2.15%。

将将2%的人占了超过80%的资产。


花钱的结构不合理,钱的多寡也分化明显,这种背景下指望内需一下子起来,不现实。

作者:幽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154729/answer/27201142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为一个在某一线城市“奋斗”过六年而最终回到二线的人,我现在真切地认识到一线城市对年轻人的召唤或者吸引,近乎是一种的PUA!

在一线城市“收入高,机会多”,请问你创业了吗?你创业成功了吗?收入高你存了多少钱?你买房了吗?你结婚了吗?你的小孩进入重点学校了吗?

对多数人特别是后进去的人而言,这些恐怕都是难以实现的,当然少数精英除外。

而这些在二、三线城市实现起来要相对容易得多。就拿最难的买房这一条来说吧。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能是二、三线某些城市的3-5倍,请问你在一线城市的工资有二、三线城市的3-5倍高吗?据我了解,一般2倍左右,部分行业3倍顶破天。有的行业差距很小,比如医药、水利、路桥等。关键是如果你不能挣够全款买房的钱,你在一线城市买房的贷款会更多,总利息就会更多,相当于你的总房价高得更多,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而在二、三线城市,你可能一百多万买套大房子,住得很舒服,工资虽然低点,但量入为出,一般覆盖房贷和日常开销问题不大。而你在深圳这样的城市,拿着高薪,可能住着群租房或者城中村农民房。你可能会说“我租住的是那种窗明几净的小区两室一厅啊”,那么你可知道,你付出的租金足够支付你在二线城市的房贷,你觉得哪个更好呢?

你也可能说,我就准备一辈子租房住,我在深圳的工资剩余部分我去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生活品质杠杠的。我只想说,没有住过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没有那份安定、从容和自由,谈不上真正的生活品质。经常搬家尤其还一直蜗居的人,目光都会变得短视,格局都会变得狭隘,信不信由你。

你以为你在一线城市,天天见大世面,其实有些方面很老土而不自知。我把这种人叫做“井口之蛙”,貌似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但是并没有完全融入,心里还是常跟井底的那只蛙在比较,眼界没有真正打开。

一个普通人,可以在一线城市挣钱,但退守二、三线恐怕才是最终的归宿。既然如此,何不早做打算呢。“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其实一线城市本来就是替你们这么安排的。你奉献了青春,年龄大了你就滚回家吧。对个体而言,所谓吸血,大抵如是。当更多的普通人意识到这一点,进入一线城市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重新形成新的平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