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星期四

4 Excellent Editorial Calendar WordPress Plugins|林子超博客

I’ve been blogging for many years and I’ve seen several bloggers come and go over that period of time. So many bloggers get started with an extra enthusiastic fervor, only to fizzle out a couple of years (or even months) later, because they’ve either run out of ideas or they’re not seeing the results they’re seeking.
But you should stick around. And if you stick with blogging, it’s important that you maintain a very consistent publishing schedule. This not only means making sure that you have new content up on the blog on a regular and predictable basis, but also that the type of content you post is consistent.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 let’s say that you publish three main types of content on your blog: vlogs, news and tutorials. It doesn’t make sense if you have two weeks straight of tutorials, followed by a single vlog, and then another week of tutorials before you post a single news story. But looking at the default “posts” screen in WordPress can be difficult to discern exactly how you’re spreading out your post types. For that, you want an editorial calendar.
By being able to see a whole month at a time, laid out in a calendar format, it’s far easier to organize and plan your content schedule. Maybe you want to post news three times a week, a vlog every Wednesday, and a tutorial every two weeks. An editorial calendar lets you see that at a glance and there are several WordPress plugins that can help.

Edit Flow

Edit Flow is a particularly good option for multi-author blogs, because you can more easily manage and collaborate with your editorial team from directly within WordPress.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calendar view, you can also define custom statuses so you know how far long each post is. You can also participate with threaded commenting to discuss what you want to accomplish, as well as manage your story budget for the month.
The calendar can be filtered based on post status, post category, and author, so it’s easy to see if any particular user is coming up short or if a certain category is being underserved (or overserved).

Editorial Calendar

Editorial Calendar is suitably named, because it does exactly what you think it will do. This lightweight plugin makes it easy to see when your posts are scheduled out for the whole month. From the calendar view, you can even drag and drop the posts to move them around without having to open up a “quick edit” dialog. That’s really convenient!

Nelio Content

Nelio Content is better suited for bloggers who seek more robust functionality. In addition to the editorial calendar, that functions similarly to the other plugins in this list, Nelio Content also functions as a “content assistant.”
This means you can use it to automate a number of additional tasks. There’s a content analysis tool, for instance, that offers suggestions on how you can improve your posts before publishing them. What’s great is that you can not only manage the actual blog posts on your site, but you can also manage the social media updates you are going to use to promote that content. Share easily across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Instagram, Pinterest and Google+.

WP Content Calendar Lite

WP Content Calendar Lite, much like Editorial Calendar above, is a simple content calendar that’s meant to be easy to use. When viewing the calendar, you can drag and drop your posts around to adjust their publishing dates.
This way, you can make sure you’re not crowding certain days or going long stretches without new content. Optionally, you can also upgrade to a pro version of the plugin to unlock a “what to write” feature that suggests what topics to cover based on the traffic you’re getting.
Do you use a content calendar for your blog? Maybe you should!

Dynamic Adwords: Show The Customer What They Want To See|林子超博客

“Give the customer what they want” is a tried and tested method for getting customer engagement and more sales.
But what if your customers want something extremely specific?
How can you make sure that what you’re showing them is exactly what they want to see?
Imagine a situation where you could show your customer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y’re thinking about it.
Don’t you think that would be a valuable tool to have in your sales armory?
Well, with a little bit of effort, you can recreate this scenario for yourself using Adwords and a bit of programming.

Dynamic Keywords & Landing Pages

Step One – Use Dynamic Keyword Insertion (DKI)

AdWords allows you to identify what your customer is looking for, through the search keywords they use when they perform their search.
And DKI enables your AdWords ad to include the specific search phrase your potential customer has used in their Google search.
So for example, a customer might use Google to search for:
Honda Odyssey
If you’re a Honda dealer, you’ll want to be able to capitalize on this search by featuring this phrase in your AdWords ad.
If the customer has a more specific search, such as:
red Honda Odyssey
you can use DKI to include the word “red” within the ad copy, as well as “Honda Odyssey”.
The use of DKI makes this process easier than having to set up hundreds of variations of the ad itself, which specifically target eg only red keywords, blue keywords etc.
This gives you a greater chance of the customer clicking the ad, as their exact search phrase has been matched in the copy of your ad.
What makes it even more interesting is when we get to the level of a customer who is using a very specific search phrase, indicating they’ve already done some research and are probably on the point of buying.
This type of search might include a specific phrase such as:
red Honda Odyssey tan seats
Sure, they might click on your competitor’s generic ad that simply says they are a Honda Dealer, but they’re far more likely to click your ad if it has a headline that says:
Red Honda Odyssey Tan Seats – Available to Drive Away Now
So to recap, using Google’s DKI functionality within your AdWords campaigns, you can ensure your ad matches the exact phrase your potential customer is searching for.
OK, but how does that help when it comes to landing pages?

Step Two – Landing Page Variations

A laborious and unwieldy method of matching what your customer has told you they want (by their search phrase), would be to set up a separate page for each individual color combination for the vehicle in question.
So you’d have a page for:
  • Red Honda Odyssey with Tan Seats
  • Blue Honda Odyssey with Tan Seats
  • White Honda Odyssey with Tan Seats
  • etc
Your AdWords would then be set up to click through to one of hundreds of different landing page combinations, with each ad copy variant only being shown when that specific set of keywords is searched for.
However, with DKI and Dynamic Landing Pages, we can automate the whole process.

Step Three - Dynamic Landing Pages (Dynamic Text)

Using a process called Dynamic Text Insertion, we can mirror the keywords that were used in the original search, within the headlines and body copy of our landing pages.
The process requires some alteration to the parameters you use within your AdWords setup.
Plus you’ll need to develop some specialist code to add to your site’s pages - or use a third party landing page development tool, such as Unbounce or Instapage, to handle this Dynamic process for you.
Once you’ve set things up dynamically, you can create a landing page that, when the customer searches for red Honda Odyssey tan seats, the page they click through to mirrors that specific search phrase within the copy on the page itself.
So, continuing our previous example, the customer searches for ‘red Honda Odyssey tan seats’. Then clicks an ad that says ‘red Honda Odyssey tan seats’. Then arrives at the landing page where he sees that exact same phrase.
Certainly that makes for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and is more likely to keep them engaged with the content on the page.
You may have a “design your own car” feature, so by including this on your landing page, your customer can put their car together exactly the way they want it. They can then submit directly into your order management system.
You can see how the process outlined above will be a fantastic aid to getting customers to stick with you once they land on your site.
But you could actually take things even further than this, if you have the development expertise on hand to provide a more sophisticated solution.

Step Four – Dynamic Landing Pages (Dynamic Images)

You could have your developers set up a system where the keywords that have been searched for trigger the showing of a specific page that uses those keywords for showing the images. (Though you’d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your definitions here, as someone might be looking for red seats, rather than a red Honda).
Or you could get some additional dynamic code created that pre-populates your “design your own car” feature, in order to show the image of the Honda Odyssey in red, with tan seats, when your potential customer lands on the page.
There is obviously quite a bit of code development required for this extra step, so it may prove to be out of the reach of the average dealership.
But pretty much any dealer should be able to utilise these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one of the ways outlined above, aiming to capture a potential customer who:
  1. Performs a search for a specific car.
  2. Sees an advert that includes the very words they used in their search.
  3. Clicks through to a landing page that features text (and possibly images) that relates to the exact car they were looking for.
Wouldn’t that be a great experience to be able to offer to your potential customers?

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

曹政:你以为差的只是一个程序员?其实是缺一种跨界沟通能力|林子超博客

今天说说这事,我的优点其实是,对不同领域的认知度和理解力。我常吹的牛是,最早是给技术讲产品,给产品讲技术; 后来是给草根讲精英,给精英讲草根,现在正在修炼第三种技能,给境内讲海外,给海外讲中国,当然这一项还没修炼好。
跨界的理解力和沟通能力,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特别是现在不论你谈O2O,谈智能硬件,谈互联网+,都离不开跨界的沟通,稍微认真挖掘一下就发现,不同领域认知的不同,对技能诉求的不同,以及彼此的信息不对称,蕴藏着太大的市场机会。随便说一些典型场景:
1、技术实力一流的创业团队,对市场运营和流量获取毫无感觉,一筹莫展。
2、运营思路一流,各种流量获取手段精通,商业路线清晰,然后苦于技术支持不到位憋得半死。
3、超级擅长项目冷启动,会做流量做用户,技术也不差,但对资本运作,团队管理完全不擅长,规模始终停留在吃饭不愁,做大无望的状态。
4、极强的资本操作能力和商业沟通能力,对大团队管理和项目战略规划都有深刻的经验,然而对如何冷启动一个新项目无感,豪华团队创业然而烧光了钱发现买来的用户都是虚的,黯然退场。
5、互联网运营思路纯熟,品牌策略,营销策略一概轻松搞定,然而在传统资源配给和硬件技术领域彻底菜鸟,结果轰轰烈烈的推出而后死于各种坑。
6、传统领域深耕,各种资源和技术都很成熟,为大品牌做代工产品打入欧美日本市场前列,但利润率极低,想自创品牌走互联网路线,结果各种设计和营销策划土的掉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7、跨国巨头进中国,各种水土不服。
8、中国产品打入海外,因忽视对方文化和习俗,在市场营销上出现重大事故,被赶出当地市场。
这些都是身边真的看得到的典型的案例,所谓“就差一个程序员了”的梗也可以并入这一类,事实上,没有谁能力全面,没有谁是无所不能,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甚至非常厉害的团队,也会存在短板,存在认知的盲区,而跨领域的理解力和沟通能力往往成为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说两个案例
以前有段时间我不是很看得起李开复,总觉得这人能讲归能讲,做事似乎不太行。但是现在反思,这也是一种非常强的能力。李开复入主谷歌的时候,今天复盘来讲,我认为他最厉害的一点是,他能给美国硅谷的那帮极客,和中国政府,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枢纽。要知道这事真的难,双方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简直是两个世界,如果彼此直接沟通基本上,咳咳,按照当时的场景,真的是鸡同鸭讲,基本上没办法在同一个频段下说话。但李开复无论是主持微软,还是主持谷歌,的确做到了,让中国政府和美国公司,都能保持一种最基本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艰难维持着如此敏感的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这一点,换谁,都很难做到。李开复离开没多久谷歌和中国政府就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有一些事件的巧合因素在里面,但我认为沟通桥梁的确也出现了显著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跨国企业中有多重要。还记得当年的周鸿祎么,主持雅虎中国的时候跟杨致远闹成啥样,这还是和海外华人,都没法达成理解和共识,更不要说纯西方人的公司。 马云沟通能力算很强了,也没法让老美懂中国,最终也救不活雅虎中国,这事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真的挺无解的。
第二个案例是秦致,互联网圈最帅的CEO。这家伙是我的朋友圈里,极少数符合智商情商双高的典范。(另一个是季昕华,但颜值要比秦总差不少的说) 从美国麦肯锡出来回国,我觉得他就符合自我定位特别明晰,而且沟通理解能力超强(远胜于我)的那种。所以回来后没有因为自己背景显赫,学历优越而洋洋自得,反而放下架子身段和草根一起共事,最后帮助草根创业者李想实现了汽车之家的上市运作。李想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感谢了三个人,第一个是他老婆,第二个是最早的合伙人,第三个就是秦致。可以看出二者合作的密切程度。 李想作为草根创业者优点突出,会做流量,运营,懂产品,懂用户,但缺点也明显,对资本运作,大团队管理,企业战略规划并不擅长,而这恰好是秦致的优势所在。我今天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从草根创业者来说,比李想更懂产品,更会运营的人还是有几个的,但是,咳咳,他们身边没有秦致。 但,另一方面,极少有海归精英,肯放下身段,耐心的跟草根沟通,去理解他们,去尊重他们,愿意委身于他们之下帮他们一起打江山。
回到最初的话题
刚才列的场景,其实每个场景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为什么能做到的很少,我觉得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缺乏互信与彼此尊重
你在一个领域特别牛逼,你自然而然认为自己这个领域在业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有的人就会认为另一个领域的牛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补充,比如说“就差一个程序员”这个梗,往往创业者离实现构想是差一整个技术架构体系和团队,但创业者却并不以为然,如果这样,这个中间的洞是很难被填充的。
某些创业者对背景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保持警惕,敌意,或者不能给予足够的尊重,都会造成这种配合不畅,沟通乏力的问题,导致牛人来了,也无法发挥作用。
精英看不起草根,草根不信任精英,技术瞧不起产品,产品埋怨技术,这都是比较典型的问题。
2、缺乏换位思考的沟通方式
每个人都没有真的站在对方角度去想问题,而是只站在自己领域,强调自己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就算你是对的,对方也很难接受,导致本来可以共赢的事情,因为无法达成共识而难以推进。
3、因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和资历而无法找到彼此
大部分人的社交范围和影响范围都是局限在自己的领域内,比如说,有些非常牛逼的营销高手,运营大牛,他想找个技术高手合作,会尴尬的发现,他的影响力和多年积攒的口碑居然覆盖不到这个人群。而一些技术大牛也同理,可能在技术圈已经人望高的不要不要的,在技术社区里被当作神一样的人物,然而当想找一个营销合伙人的时候,也尴尬的发现,人家那个领域没人知道他是谁。
4、因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和资历而无法评定彼此
这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因为你不是技术高手,你如何评定一个简历上的技术高手是否符合你业务的需求? 因为你不懂硬件,你如何评定一个传统硬件行业干了十多年的专家是否真的是你需要的那个类型。
5、缺乏场景敏锐度
你遇到一个技术高手,给你讲一个技术方案,你听懂了,觉得很厉害,但是否可以快速敏锐的联想,某个创业公司恰好在这块遇到瓶颈了? 你遇到一个营销高手,告诉你地推秘诀,你觉得丫真了不起,是否能快速联想到到,某个技术公司正为如何推广他们的产品愁思苦想。 很多机会就在一闪念中出现,否则,很多东西,你听过了,也就听过了。
6、自我定位错误
这也挺常见,分两种极端场合:
第一种类型,有些人才,其实挺有实力的,但是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判断存在问题,自己的优点,自己觉得稀松平常,因为自己擅长,感觉没难度,所以不觉得这东西值钱,看人家鼓捣的东西,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但是因为不懂,觉得高深,我见过不少技术高手都有这个问题,所以舍本逐末,放着优势不充分利用,去搞莫名其妙的东西,结果价值发挥不出来,很多机会就错过。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人才浪费。
第二种类型,太执着于自己的优势和才能,不屑于去做一些基础初级的工作,其实很多场景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往往不可能配备完整,有时候为了能更好更快的推出产品或者做出解决方案,一些高端人才也要做一些粗活脏活,但是有些大牛觉得这是对自己极大的浪费,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坐等其他部门和人力配合支持,这其实也是不对的,整体效率会因此极大拖累,产品和项目无法快速上线发布,你的能力体现在哪里呢?
这一条似乎与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自我定位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配置行为。前面说的都是领域内人才不匹配或者缺乏领域内人才的问题,但领域内人才匹配而没有有效发挥,在很多企业里也是大量存在。
现在有不少创业公司开始试图解决这类问题,我看到有很多人给我留言以及朋友圈也有各种转发,一些聚合创业合伙人的网站,一些云CTO和创业技术外包的网站,等等,这里确实存在无数机会和可能,但目前,实话说,很多这样的平台还是有点理想主义,个别平台的宣传我个人认为,实在有点过于乐观,希望未来会更好吧。

外贸WordPressSEO指南|林子超博客

WordPress应该是被使用最多的CMS系统,记得以前看到过报道,全世界20%以上的网站用的是WP。虽然最初是作为博客写作CMS发布的,但现在不仅博客使用,新闻、杂志、门户类网站也用,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也能用WP,最近越来越多企业网站也开始使用WordPress。
 WordPress SEO指南 好文分享 第1张
WordPress的优势太多了:
1.开源、免费但功能强大
2.内容层和展现层分离,因而模板极为丰富,又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网站
3.简单、灵活、开放、标准化,有强大的插件库,实现各种功能
4.安装简单,使用也很简单
5.版本更新频繁,但升级十分简单
6.开发者社群规模够大,某项功能即使不会做又找不到插件,也能找到开发者帮你写。
虽然WordPress并不能说是完美搜索引擎友好的,但至少是友好度非常高的CMS之一,在各种插件帮助下和适当设置后, WordPress搭建的网站是可以做到比较完美SEO的。
这篇WordPress SEO指南就简单讨论一下优化WordPress网站的几个要素。相同的考虑也适用于其它博客系统。这里只谈技术性优化,关于博客的运营、市场研究、文章写作等问题,可以参考以前翻译的博客SEO指南。
标题标签和描述标签
老版WordPress的缺省帖子标题标签是这个格式的:博客名称 – 帖子标题,需要改为:帖子标题 – 博客名称。
这个修改通常是由下面推荐安装的SEO插件自动实现的,几个流行的WP SEO插件都一定有这个功能。不安装插件的话,也可以在模板文件中自己修改,以前我刚刚开始用WordPress写博客时还没有现在这些插件,都是自己修改模板,wp_title(帖子标题)和bloginfo(‘name’) (博客名称)两个顺序调换一下就行了:
< title >< ? php wp_title(); ? > – < ? php bloginfo(‘name’); ? > < /title>或者bloginfo(‘name’)也可以直接硬编码,写上博客名称,少一次php执行,还能写成与设置的博客名称不一样的。
描述标签就是写帖子时摘要(Excerpt)中填写的内容,这个摘要内容也就是首页、栏目页帖子标题下面的简短介绍文字。通常我会从帖子前两段文字中摘一两句话,并在文字上稍微改动一下,尽量避免首页、栏目页和实际帖子页面的重复内容。
如果安装了SEO插件,可以单独写不同于摘要的描述标签,一般我不使用,没有太大必要。
关键词标签可以直接删除,不管对用户还是对搜索引擎,目前都没用,以后也看不出变得有用的可能性。
文章内部链接
两种情况,一是文章结尾处或侧栏中显示的相关帖子,这个肯定是插件实现,比如我用的是Related Post。相关文章对用户和搜索引擎都有好处,几乎是必须的设置。通常设定显示5-10篇相关文章。
二是贴子正文中链接到其它相关帖子,是站内链接优化的重要部分。我博客里用的比较多,有很多读者也问过我是怎么加的帖子内链接,看到网上有人说我肯定是用插件,其实不是,我就是人工加的。也有插件可以实现,自动在指定关键词加上指定链接, 如SEO Smart Links,不过我并不建议,虽然插件可以设置一组关键词,可以限制生成链接的次数,但还是不可能像人工那样灵活、自然。人工加基本上是随机的,所以也是最自然的。
人工加内部链接时重要的规则就是别给自己设定规则,不要脑子里有一根弦:“遇到这个关键词,我要链接到这里,每篇帖子只加一次。”我的做法就是随便加,想起来觉得合适就加,没想起来就不加。
网站地图
XML版网站地图是必须要有的,也有插件可以实现,如我用的 Google XMLSitemaps,虽然名字里带Google,但生成的sitemaps是所有搜索引擎通用的。Sitemap插件很多,基本上都一样。
网页版网站地图没有太大必要,可放可不放。其它类型网站也同样,网站结构没问题的话,是否放页面版网站地图,视用户体验而定,不用考虑SEO。
模板的选择和修改
WP官网有大量模板可以下载,搜索“wordpress模板”,也有很多免费、付费的模板网站。选择模板时建议考虑几个方面:
好看,设计风格符合行业。我个人喜欢简单的视觉设计,如读者所见,连个图片都没有。
必须是响应式设计,必须有面包屑导航;功能尽量简单,代码简洁,打开速度快。
页面代码如H1、H2标签等使用正确,如帖子标题应该是H1。选择好模板后通常还得修修补补,所以懂点编程,虽然不是SEO一定要会的,但是有很大帮助,对个人站长是必不可缺的,一点不懂PHP,想改模板都无法下手。
比如,我用的都是英文模板,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还是得中文化,有的在模板文件中可以很容易找到并修改,如右侧栏文字,有的还需要修改核心文件,如留言部分的“留言”、“提交”按钮之类的。
SEO每天一贴到目前为止用的都是免费模板,修改的地方还挺多。比如我把帖子页面的By Zac作者链接删了,原因见下面各类存档部分。
帖子页面的发布日期也删了,因为一些帖子在搜索结果中显示居然是2006年之类时间写的,用户体验实在不怎么样。
再比如首页最下面加了一段关于本博客的说明文字,趁机加点关键词,能稳定显示在首页上,不然首页内容都是帖子摘要,不停变化,无法控制。这段文字只显示在首页,需要在模板或核心文件相应地方(视模板调用方法)加一个简单判断条件:
栏目及URL设计
栏目规划可以参考以前写的网站结构优化和多关键词优化帖子,原理和所有网站一样,根据关键词研究结果规划栏目,把次级关键词分配到栏目首页上。
为了使网站结构更扁平一点,可以多规划些栏目,但不用学我这个博客,栏目有点过多了。
栏目URL我建议还是使用英文单词比较好,中文容易在搜索结果中表现为乱码,拼音URL其实并不易读,尤其是稍长时,比如两三个字的拼音连起来。
WP栏目页面URL缺省设置是:域名/category/栏目名
中间多了个完全没必要的/category/,可以使用WP No Category Base插件删除这层目录。
帖子URL在WP后台Permalink部分有很多格式可以选:
 WordPress SEO指南 好文分享 第2张
有用编号的,有带日期的。建议使用自定义的:
/%category%/%postname%/
也就是 /栏目名/帖子标题/ 的格式,是网站结构的标准格式。
如果不是新闻类网站,不建议URL中带日期。
这种静态化的URL是需要服务器支持mod_rewrite的,有不止一个站长问过我虚拟主机是否支持mod_rewrite,说他们主机服务商说的,虚拟主机不能支持mod_rewrite。没这回事,虚拟主机一样可以支持mod_rewrite,不支持的只是服务商不愿意给你打开而已。
留言系统设置及管理
正常留言多当然是好事,但垃圾留言多了就不是好事了。我的多次经验说明,垃圾留言多了,网站质量评分会明显下降,排名下滑。所以对留言还是需要设置一定门槛。很多链接群发软件或服务就是利用一些博客之类的CMS系统对所有留言来者不拒,既不审核、也不过滤的漏洞实现的。
首先是安装启用Akismet插件,他们的垃圾留言数据库会挡住大部分垃圾留言。
每条留言人工审核工作量有点大,可以在WP后台设置第一次留言不马上显示,必须等待审核,有了至少一次人工审核通过的读者的留言才会自动显示。
留言中有两个以上链接的不会显示,等待审核。
设置关键词黑名单,把常见的医疗、赌博等垃圾词列进去。除非你就是做这个行业的。
这样垃圾留言绝大部分会被挡住了。
版权及转载声明
我在每篇帖子结尾都加了版权声明及转载要求。通常在模板里的single.php这个文件中加,不用每篇帖子人工加。
虽然SEO热度大不如前,但我的几乎每篇帖子还是有不少转载的,大部分没留原始出处,也没留原作者,甚至有的干脆说是他写的,但还是有正规网站会尊重版权,至少标明原作者的。即使比例不高,积少成多,长期坚持还是会有效果的。
Tag系统的使用
除了正常的分类系统,博客还经常使用tag系统,在其它网站和CMS也很流行。
Tag页面有很多好处,能覆盖更多关键词,页面相关度高,生成又简单。但也有潜在问题,网站内容不够多的话,tag页面质量会降低,tag词设置不合理的话,和分类页面会有重复。
所以建议使用tag的同学要注意,内容不够丰富时谨慎启用tag系统,设置tag的词时尽量不要与现有分类名称重复。
转向处理
网址规范化是几乎每个网站都存在,所以都要考虑的问题。
前面提到的URL的各种形式,选定了一种格式显示在网站上,其它格式还是可以访问的,需要做301转向到选择的规范化格式,这个工作下面介绍的Dean’s Permalinks Migration插件会自动处理。SEO插件会在帖子页面加上canonical标签,各种格式的URL即使都能访问并没有做301转向,也会通过 canonial标签规范化到选择的格式。
全站不带www的URL需要做301转向到带www的URL(或者反过来,有的网站选择不带www的版本为规范化版本),http版的URL也要做301转向到https版本。LAMP(Linux+Apache+MySQL+PHP)服务器,这个可以通过.htaccess 文件里的rewrite规则实现,如SEO每天一贴实际用的转向规则是:
RewriteCond %{SERVER_PORT} 80
RewriteRule ^(.*)$ https://www.seozac.com/$1 [R=301,L]
RewriteCond %{HTTP_HOST} ^seozac.com [NC]
RewriteRule ^(.*)$ https://www.seozac.com/$1 [L,R=301]
这只是个例子,别照抄。同样的功能,可以用不太相同的正则表达式和规则实现,不同服务器写法要求也可能不同。比如只做不带www转向到带www可以写成:
RewriteCond %{HTTP_HOST} ^seozac.com [NC]
RewriteRule ^(.*)$ http://www.seozac.com/$1 [L,R=301,NC]
贵网站具体怎么写,问程序员。
提速设置
缓存还是要设置一下的,可以将页面生成纯静态的,不需要每次有人访问都PHP从数据库调用内容,比较明显地提高速度。有不少插件,我用的是WP Super Cache。
服务器开启gzip.。可能的话,考虑CDN。这个我没有使用。
图片建议压缩后再上传,不要把照相机、手机里几M的文件直接拿来用。
各类存档
WP缺省有多种存档页面,包括按分类、按发布日期、按作者。这些存档页面大部分是没有用的,反倒有副作用,可能造成复制内容。
按分类存档当然要使用,这是正常的导航系统。
按日期、按作者存档,通常可以去掉,这两个存档内容和按分类是一样的,并没有实质价值。要去掉这两个存档,需要在模板中删除相应的显示代码,有的模板现在已经没有这两个存档了,或者通过widgets控制显示与否。
当然在模板中去掉代码,直接访问存档页面还是能访问的,为保险起见,可以在这两个存档页面全部加上noindex标签,确保搜索引擎不索引收录,或者用robots文件禁止抓取。
推荐插件
除了上面提到的插件,我还装了这几个插件:
All In One SEO Pack – SEO专用插件是必须的,我装的是All in One SEO Pack,会自动或手动设置很多SEO功能,如:
帖子页面标题、说明标签的客制化,加noindex 或nofollow标签(通常不加,但给了这个选项的自由)
加上canonical标签
首页标题、说明标签客制化
设置各类页面标题标签的格式,如前面提到的帖子标题顺序,各类页面是否加noindex或nofollow的缺省设置,写帖子时还可以覆盖这个缺省设置
另一个很有名的SEO插件是Yoast SEO,功能比All in One SEO更多更复杂一些,但大致是一样的,现在也更流行。之所以选择All in One SEO是最早写博客时先找到的它,习惯了而已。
AMP – 这个不用解释了, Google AMP实现最简单的方式。
Autoptimise – 把WordPress零散的CSS和JS文件集合到一个文件中,减少调用文件数,提高速度。试用了一下,没卸载,但目前并没有启用,觉得效果不大。
Broken Link Checker – 检查帖子连到其他网站的链接是否还有效。上次检查清理链接时发现很多当年连出去的链接已经无效了。
Dean’s Permalinks Migration – 帖子URL有任何变动时,这个插件自动设置301转向。
WP-Optimise – 清理数据库中的备份等不需要的东西。WP还有很多其它插件,能实现你能想到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常见但和SEO不直接相关的如两步认证登录、流量统计、图片处理等。在各种插件帮助下和适当设置后, 但要注意,启用的插件越多,插件越复杂,WP速度将越慢,所以,不是必须的功能,就不要安装了。
读者现在没时间看这么长帖子,或者想留着以后参考,可以下载《WordPress SEO指南》PDF文件。
作者: Zac@SEO每天一贴
来源: 中新虚拟主机

Camtasia Studio完整的屏幕录像软件|林子超博客

Camtasia Studio是一个完整的屏幕录像软件(兄弟下载站提供),内置的视频编辑器(屏幕捕获和后期处理工具)。Camtasia Studio为您提供了录制,编辑和共享类似的教程和演示屏幕视频完整的专业解决方案。它可以让你录制,编辑和你的工作发布到多种媒体格式或平台(包括视频文件,网页,DVD,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只是在一个singgle直观的程序。该方案支持多种视频编解码器和标准,支持音频等多媒体录音,等等。

  Camtasia Studio 9.0是此款软件的最新最新版本。Camtasia Studio可以记录几乎所有屏幕活动,包括演讲,几种游戏,网页,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有了这个程序,你会很容易地创建互动式教学,展示,演示,电子学习内容等的高品质。

  【软件特征】
  添加转换,缩放和效果
  动画背景和图形
  捕获表演,演示等。
  自定义您的屏幕录制
  简单而多功能视频共享
  编辑屏幕录制和视频
  提高你的屏幕录制
  质量更高的画面捕捉
  导入摄像机的视频,照片等
  集成的音频剪辑增强
  智能拍摄控制
  对象的交互操作
  与链接等互动视频
  按键为图形可见
  辅导材料的大型图书馆
  多轨道视频/音频编辑
  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编辑器

  【更新说明】
  新的与Mac项目的工作能力
  新的动画GIF支持和改进
  新的标注,字幕工作流程及资产
  新拖放资产,效果等
  64位新的速度更快,功能强大的引擎
  新的强大的色彩调整(B / W等)
  动画图像,视频和文本的新途径


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9破解版截图

Hard Disk Sentinel是一款硬盘监控软件每日免费|林子超博客

Hard Disk Sentinel 是一款硬盘监控软件,支持 HDD / SSD / SSHD 硬盘,可以用来鉴别可能的硬盘问题、性能退化或者硬盘错误。它使用SMART技术监控硬盘健康、性能,及温度等重要参数。软件可以对硬盘温度进行监控和警示,达到特定温度上限时通知用户。
Hard Disk Sentinel — 硬盘哨兵[PC][.5→0]
获取地址:点此直达
网盘下载:链接:https://eyun.baidu.com/s/3boDYeDL 密码:ainuoyan

喜茶、周黑鸭等小品牌到底是如何击败康师傅、百丽这些大品牌的?|林子超博客

“感觉身边越来越多的小和新品牌拿到融资,比如像乐纯、喜茶、星客多这样的小品牌,他们到底靠什么生存在巨头的阴影之下呢?”
这是一个十分典型性的问题,也是现在大多数小创业者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小企业到底应该怎么打败大企业,或者叫大企业为什么有钱也不打死小企业?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大品牌为什么败了?

我们在开始讨论今天的话题之前,先要梳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大企业?什么是小企业。
这个问题当然很容易回答,甚至都不用百度。顾名思义,资金少,资源少,知名度小,销售额小的企业叫小企业。
反之,资金多,资源多,渠道广,销售额大的企业我们一般叫他们大企业。
我们所公认的大企业,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有个风吹草动,随便在新媒体来个内容,很容易10万+传播。
他们开发一个产品,动辄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各类最火的大综艺节目砸几千万冠名是个常态。
而我们的小企业,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弄个广告位,还不知道是在地铁哪个最偏僻的角落。
双方的实力一对比,就像官渡之战,曹操的几万人马和袁绍的大军之间的对比,怎么看,怎么也没有胜算。
如果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这样的,那么世界肯定会一直是强者恒强了,弱者永无出头之日了。
那么创新者永远也就不会出现,周黑鸭、三只松鼠、喜茶这些起初资源极少的企业无论如何也冒不了头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显然不是,你会发现,很多我们曾经心目中的大品牌们开始没落,消退,甚至有些品牌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而一些曾经看起来没有资源、没钱的新品牌用一种你知道的方式崛起,新品牌开始用大品牌们所轻视而不知道的方式开始崛起。
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品牌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击败大品牌?把这些渠道、资金占优的品牌赶下神坛的呢?

  品牌崛起的红利理论

再小的个体,也有它的存在意义。
每一个创新的个体,或者说每个新势力品牌出现在一个商场的时候,都逃脱不了需要借助红利。
这个红利可能是流量红利。比如早期的淘宝的流量红利,比如早期的公众账号的红利。
在三年前如果你要写公众号,真心的,可能随便找一个热点帖一篇稿子,就容易自然涨粉了。
640.webp (2)
因为公众号平台,早期内容稀缺,你只要能产生内容,就容易找到用户。
同样由于那个时期获得流量比较容易,你卖货,吸引注意力成本也会比较低。
你能抓住每个新变化产生的时候的红利窗口期,你就容易即使是一个新进入者,也可以不怕巨头。
所以,如果是小品牌,想要崛起,你一定需要借助红利释放。
比如微信公众号出现一条这样的号,还没有那么多品牌跟它合作的时候,你敢于去尝试,这就是抓住红利。
但是后来所有的品牌都去尝试一条卖货的时候,你就基本没有红利了,所以新品牌崛起的第一条,或者说打败大品牌的一条需要你抓红利。
当然,这个红利还有可能是品类的红利。
一般而言,大公司在自己业绩好的时候是不太愿意创新的,因为创新的成本高,且失败率高。
而小品牌本身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可以随意试,随意闯。巨头公司没有注意到的空白市场还是有很多的,这些市场可能开始看起来像盐碱地。
比如像抹茶、牛油果这些在社交媒体蔓延起来的新品类,如果市场是空白市场的时候,你去抢占了,你就有机会起来。
而你去做这些品类就会有品类上的先发优势,如果大企业做茶,你也还是做茶,你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人家自然可以跟你对比,无论是成本,还是性价比,你都比不过。渠道也能碾压你。
但是你找到了创新的品类,巨头不敢轻易进入到你的边界内,在它没有看懂之前,你会有一段极大的红利期。
最后这个红利还可能是渠道红利。
我就知道有一个品牌,产品一般,创始人以前也没有做过品牌开过店,不过由于长期跟地产商打交道。
他也就有了一种很强的认知商铺价值的能力,也因此能够判断什么样商铺位置有价值,再加上地产商的良好关系,他的品牌具备在他这个城市的商圈垄断能力。
他可以拿到别人拿不到的商铺位置,并且具备价格性价比,一定程度上讲,他也在享受一种红利。
这种红利同样可能是大公司在这个局部不具备的,所以,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创业,一个新的品牌的出现,一定是抓住了某一种红利。
这种红利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投资人去投项目,你考察一个品牌,一个项目的时候,你要反复问创业者一个问题。
你到底抓住了什么的红利,是品类红利?是流量红利?是价格红利?如果你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大品牌打败。
因为,你没找到红利点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去拼硬实力,这在军事学上叫做肉搏。
也就是比人多嘛,比谁力气大嘛。大个子当然就会揍垮你,一个瘦子永远不要去跟练习过跆拳道的高手对决。
再举一个不是那么恰当的例子。一个没有金钱,没有长相男人去追求一个漂亮姑娘。
如果也是跟高富帅一样,为姑娘买礼物,靠耍帅追求漂亮姑娘,你能追到吗?
你跟高富帅比你的竞争优势可能是更有时间,那么你就需要在花时间这个局部去累积势能,而不是也要像高富帅一样靠为姑娘买更多礼物去竞争。
你要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估计你最后不是千斤顶,也可能是云备胎了,你一定要抓住你的红利。

  边缘创新的爆发性

前面讲了小品牌需要抓住红利。肯定会有人会反驳我,你以为红利是你能抓就能抓的,我怎么知道红利在哪里?
其实红利,还有另外一个词汇,叫做机会。
对于有远见和卓越思考能力的人,石头不是石头,是宝石。
对于看不到机会缺乏基本判断的人,宝石不是宝石,而是石头。
抓住红利靠的是远见与行动力,不过这说的有点鸡汤了,其实有时候,抓住红利的人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运气。
是偶然判断下的运气优势导致了红利先发优势,而要想形成或者发现红利优势,有时候需要你不要有太好的运气,甚至之前的运气是坏运气。
为什么要这么说?如果一个人要是早期运气特别好,那么太很可能很早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了专家,很可能赚到了很多钱。
而一个赚到很多钱的专家,反而不太容易去一个新的机会领域,因为试错的机会成本太高。
而一个一直运气不好,还没有成功的人,反而容易没有束缚的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在没有太多人耕耘这个市场的时候,比较早建立红利的先发优势。
所以红利一般诞生在什么地方?
诞生在别人不愿意做的领域,诞生在别人瞧不上的利基市场,诞生在新机会变革后很多人还有反应过来的市场。
而这些地方往往是蕴藏红利最多的区域,这些区域都是在边缘地带,是被巨头和有实力的人忽略的地方。
前段时间,龙猫君见了一个品牌创始人,他的商业案例的路径很值得分享。这个创始人也做了一个产品,产品很好。但是一直没法进到主流的渠道。
因为主流的大卖场觉得他是小品牌,瞧不起,看不上。而且他也觉得大渠道没法匹配他的产品,当然真实的原因是他没钱进大渠道。
但是产品要卖出去,怎么办呢?然后他发现了一个过去大家不愿意走的碎片渠道市场。
就是一些小城市的特别边缘的非他所属行业的渠道,比如喜糖店、奶茶店、水果店这些本来不能匹配他的产品的渠道。
他就一个个去开发这些最不被主流渠道商重视的小渠道以及微信上的碎片流量。结果发现效果很好,一开始渠道的劣势反而变成了优势。
由于服务的是小渠道,他优质的产品反而相对于小渠道是强势品牌了,所以它的渠道对它很重视,愿意用心卖他的产品。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他的产品进的是大渠道,先不说昂贵的渠道成本,就它这样的小品牌,从渠道的逻辑来说是根本不愿意花力气推广的。
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做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个产品品牌在这样的边缘碎片渠道中占住根基之后,由于销售卖的出去,而且有足够的利润
他将来就有机会集合这些小渠道带来的规模销售优势,再来倒逼进入到传统大渠道。我相信当他销售额和用户基数做到足够大的时候,在用户中足够好的口碑。
用户开始主动寻找他的产品的时候,大渠道一定会反过来寻找他合作的。这就是在边缘寻找创新机会,找到红利势能之后带来的价值。
说点题外话,今天大家见到的新零售的各种售货机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渠道。也不是传统渠道的进化,而是在原有的空白位置上建立的新的渠道。
640.webp (3)
现在相对于传统渠道,也是一种边缘渠道。但一旦边缘的累积势能足够强,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复利叠加势能,爆发的威力就会很惊人。
所以,在边缘寻找机会,是新品牌逆袭的必由之路,如果还是依靠传统打法,不寻求边缘突破。我觉得这个消费品牌就还是一个传统的品牌。
而边缘的突破者往往又都是由那些非主流的公司所完成的,创立非主流公司的人又往往是主流价值体系里所排拆的人所产生的。
所以,有时候是不是觉得特别造化弄人。你苦心想要的创新,可能是一个你完全瞧不起,看不上,过去的边缘地带所诞生的,而创新者也可能是你过去瞧不上的人。

   单点突破与复利叠加效应

一个新品牌,即使拥有红利和从边缘切入的战略视角,但是没有一个锐利的切入战术,也会注定走向失败。
如果想在一个铁板上切割一个突破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用刀这种同样锋利的物体进行切割吗?是用铁锤去敲吗?
效果都不好,毕竟铁和钻石都很坚硬,所以切割钻石的人,往往会借助一种力量,叫做激光。激光为什么这么强大?可以切割坚硬的钻石?
核心的一点,在于极致的聚焦。所以激光是我们已知最具备穿透力的力量。
回到做一个消费品牌上,如果想形成聚焦,最极致的做法是单点突破。为什么要单点突破,为什么要做单品?
相信很多人看过很多理论,看过很多实际案例。但是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做单品。
如果不明白做单品的底层逻辑,也就没办法用整个单品的思维去改造企业的供应链与组织架构。
做单品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可以形成局部优势。在战争学中,如果想要歼灭优势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分割开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局部快速形成的优势消灭敌人。
做单品同样也是如此,做单品的小公司是能够对大公司形成局部对垒优势的。另外做单品更重要的逻辑在于,单品更加符合社会分工体系下的专业主义。
在产品阶段度过了早期粗放阶段进入到精耕细作阶段的时候,局部优势的专业主义就非常重要。
一个公司只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最重要的能够积累局部细节的极致专业主义。由于你做的是单品,你的工人,你的技术,你的供应链,你的机器的磨合都有较大的优势。
人在社会化分工体系之下,进行任何所需要的工作,都是需要学习的。学习这件事一方面可以认为是为企业积累人力资源资产,但在另外一方面则在消耗企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所以一个工人学习时间越短,且越熟练,生产效率最优。所以泰勒科学管理法里把工人所有的动作拆解到极致标准化,工人只需要反复就好了。
工人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工序,并且成为这个工序的专家就好了。这样就把工人的学习成本降到了最低。
而单品模型之下,机器的学习成本、工人的学习成本、供应链的学习成本都是最低的。
剩下的就是反复的力量了。说到反复,就不得说到第二个概念,叫做复利。相信很多理财的人都了解过复利。
众所周知,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复利的力量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威力。一篇文章只要足够优质,在朋友圈的复利式的裂变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你的传播节点非常之多。
所以互联网行业是复利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你做了一个标准的产品,利用渠道的复利效应很容易快速扩大到一个特别大的规模。
而移动互联网最能把这种复利效应放大,由于你的产品结构是一个单品,你的每一道程序都是标准程序,特别符合复利效应。
依靠移动互联网的复利杠杆的加速,一个新的标准单品能够迅速被放大。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让信息流动速度更快,如果假设传统媒介一次信息流动一次的速度是10天,那么可能移动互联网只需要1-2天
由于产品的专业主义和良好的口碑+复利传播效应,你会发现一个产品的好口碑被放大的资源价值是非常可怕的。
这么来形容吧,一个中等好的产品,用传统渠道传播一次口碑假设是被10万个人知道。
640.webp (4)
而一个极致好的产品,用移动互联网传播第一次触点用户也是10万人,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则二次放大的价值可能是10的n次方。这样产生的复利和口碑效应则是传统媒介不具备的。
而如何让用户产生口碑效应,则必须要依赖你产品的专业主义,而如何形成专业主义,则依赖于反复的力量,而要形成反复,你的产品结构和后端供应链结构要足够简单和标准化。
所以这就是单品和移动互联网复利乘法效应带来的价值。

时间资源如何战胜空间资源?

前面已经讲了一个新品牌如果想要击败大品牌应该具备的条件和要素,大家一定会很好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边缘创新理论就能击败大品牌?
这里我想解释和总结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点题外话。前一段时间和一个高人聊天,聊到什么是营销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聊了很多创意、资源、方法论的问题,最后这个高人说,这些都是术的层面,没有认知到根本。
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办法获得关键与最核心的资源,商业世界中,有两种有效的资源,一种是空间,一种是时间。
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空间资源是最重要的,时间资源从属于空间资源。
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消费场景都在线下,你在线下场景消磨你的时间,人必须在空间中进行流动。
所以中国迎来了商业地产的黄金时代,位置要素非常重要,谁占据最多,最优质的空间谁就最厉害。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空间实现了平权,空间资源变到次要位置,时间资源成为第一顺位的资源要素。由于先上内容极大丰富,用户时间资源的分配成为核心要素的分配,谁能抢夺用户越多时间,谁就最有商业价值。
所以内容创业兴起,内容价值被放大化,而空间位置开始居于次要位置,商业地产也开始不再那么黄金。
这就叫时间资源打败了空间资源,而上一个时代依靠资本实力占据了核心空间位置的大品牌瞬间失去原有的优势。
更通俗的说,就是传统渠道的崩溃,正是这个要素转化的显现。而小品牌依靠占据用户时间心智的新媒体内容开始崛起。这是大品牌被打败的第一步。
而巧合的是,这些碎片的媒介渠道入口,过去都是边缘媒介,正是因为是边缘媒介,所以才被叫做新媒体,甚至之前还被叫做自媒体。
而渠道和注意力、时间的碎片化又带来消费者决策的碎片化。所以消费者有了很多的决策通道。
比如知乎、豆瓣、以及各种公众账号,这些碎片渠道与碎片决策得崛起,彻底解构了大渠道的注意力,让消费者形成了更多崇拜小众的机会。
专业主义的崛起加上移动互联网复利和边缘红利,这一切共同导致了大品牌的东西开始卖不动了。
最终,时间资源终于打败了空间资源。所以,这些要素层层递进,就终于为小品牌提供了一个直接博弈大品牌的机会。
我们不得不感谢移动互联网,感谢这个时代,使得蚂蚁也拥有了和大象博弈的杠杆。

总结:100亿品牌的投资模型

在文章最后一部分,龙猫君做一个小小的总结,相信我的后台也有很多投资人用户在看我的文章,你们一定在想怎么把我这套模型应用于投资理论中指导新消费的投资,所以我给大家一张模型表格:
640.webp (5)
最后总结一下新品牌到底如何击败康师傅、百丽这些大品牌的,或者什么要素下才能击败这些大品牌:
首先,需要进行品类聚焦。并且优先选择大企业,大品牌看不上的边缘区域最容易形成集中化的优势。
其次,需要能够形成单点的专业主义优势,并且能够形成复利价值。而要想形成复利价值主要依赖于专业主义的产品品牌和良好的产品口碑。
最后,就是要能够有跟时间做朋友的心态,在局部形成优势后,要做的大概就是坚守了。
不过,这些说到容易,做到却不容易。背后是心性、企业家执念。或者叫一点点的单纯的信仰,信仰自己的产品。没有产品信仰的人,不太能有势能,也就不太容易找到红利。
没有产品的红利这个1,后面加N个0也就变得毫无价值了。反过来,把0放在前面也没有任何价值。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文 ✎ 龙猫君 
 来源 ✎ 新消费内参(ID:cychuangye)
 小品牌应该怎么做?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来品牌几何米仓收割!

Also Read: